走路锻炼,怎样才更健康?
健身锻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但是,锻炼身体其实是有讲究的,不是盲目的锻炼,或者一味的追求强度。锻炼身体的时间,锻炼的长度,锻炼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如果你的锻炼把这些方面都结合了,那么效果自然是最好的。
首先是关于走路锻炼的时间。对于走路锻炼最好的时间是早晨,也就是在早餐前。
早晨这个时间点锻炼,能够帮助减少体内堆积脂肪,是较好的减脂时间,相比于早饭之后运动,在早饭之前进行锻炼能够多燃烧百分之二十的热量,如果想减肥的朋友可以进行尝试。除了它有很好的减肥效果,还因为走路的锻炼方式本来就比较温和,能够消耗的热量也比较少,所以在早晨空腹时是最好的。但是呢,又因为早晨空腹锻炼时身体会先消耗糖原,体温较低肌肉又僵硬,所以一定要注意在锻炼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热身准备,运动之前还要喝足够的水,低血糖、心脏疾病的锻炼者不要晨练。早晨除了适合走路锻炼之外,还适合慢跑,瑜伽等强度较小的锻炼。
第二是关于走路锻炼的步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就是前阵子有一则新闻提到:小伙与好友拼步数,然后天天“暴走”,每天都上万步,结果膝盖废了。
这也给那些盲目追求高步数的人提了个醒,走路的步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你平时很少做运动,突然天天走个上万步,那么,不仅起不到养生效果,反而会造成膝关节、髋关节骨骼损伤。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大家走路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关于走路的最佳步数,一般认定为6000步,当一次性走完6000步后,人体会有出汗、感觉到累的表现,这时候便算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当然,体质比较好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添加,以不过度劳累为主就行。
第三是关于走路的方式。不同的走路方式,起到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走路的姿势,比如:
1、如果想要帮助改善高血压,可以尝试脚掌着地走路,刚开始的时候,主要以散步为主,后期可以慢慢加快速度,以不觉得劳累为主。
2、如果想要帮助改善冠心病,建议在餐后一个小时进行慢步走路,对改善心肌代谢,减轻血管硬化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生的频率。
3、肩颈腰痛的人可以尝试双手上举、稍微往两边展开,然后大步走,尽可能的带动肩颈背部的肌肉运动,如果长期坚持这个走路动作,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痛。
4、如果有肠胃疾病的人,在走路的同时,可以用两只手旋转按摩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长期下来,可以有效改善肠胃问题,促进排便,避免便秘。
总结:适当、合理的走路给人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可以尽量抽出一点时间出来走路锻炼,相信如果你能长期坚持下来,对你的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
“人正常走路时,都会略微有一点‘外八字’。”苟波说,轻度的“内外八字”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如果走路“内外八字”的状况严重,就需要及时调整甚至就医。因为习惯“内外八字”走路的人,会由于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走路的人不一样,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用这样的不良姿势快走锻炼,非但起不到健身效果,还会加重膝盖和髋关节损伤。走路姿势不正的人,通常鞋子磨损也比正常走路者更快,建议鞋总在一个地方磨损的人最好去医院咨询,及时纠正走路方式。
方式:正走、倒走、踮脚走混着来
不少老年人喜欢倒着走,这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武文强说,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另外,踮脚走也可以锻炼到腿部肌肉,尤其是让小腿肌肉更紧致。但无论是倒走还是踮脚走,都属于非正常的走路方式,容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损伤,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辅助练习,却不能时间过长,以每次5~10分钟为佳。
陆一帆建议,可在快走后,加入一些力量练习,适当提高运动强度,特别是针对上肢力量的练习:如俯卧撑或做操等。特别是做操,还有利于身体的恢复。陆一帆提醒,最好不要在鹅卵石上做快走锻炼,因为这样很容易崴脚,有糖尿病的老人更要避免,以免造成脚部损伤而不自知。
时间:傍晚四五点最好
不少老年人习惯早上锻炼,但在陆一帆看来,傍晚四五点钟会更好。因为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是一个诱导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且早晨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很多地点的空气质量并不好。
如果选择在晚饭后锻炼,则应在饭后半小时,并将锻炼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比如晚上10点睡觉,8点就要结束锻炼。因为快走会加速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如果结束运动和睡觉的间隔时间过短,容易造成失眠。运动后,应做一些平复情绪的事,如看书、听轻柔音乐等,在情绪稳定后再上床睡觉。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因此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长久坚持下来,健康状况就会有质的改善。而最佳的锻炼时间是早上8点~10点。
走路的好处
专家表示,长时间、有节奏、速度相对较快的走路,能改善健康:
1.提高免疫力
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几率降低30%。
2.预防心脏病
每天健走30分钟,可维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3.避免脂肪肝
研究发现,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环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脏的众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谢功能就好。
4.预防动脉硬化
持续20分钟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烧体内中性脂肪,预防动脉硬化。
5.延缓关节、腿力衰老
美国《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报道,与跑步相比,走路对关节损伤小,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又可强化肌肉功效,有助于维持下肢的良好能力,还可预防骨质疏松。
每天坚持按正确姿势行走
就可以轻松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正确走路姿势
总而言之,走路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 但不要盲目的“拼步数”,在健康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大、加快步伐,将运动融入生活、增加热量消耗,让走路这颗“长寿药”发挥最大效果!
中国专家建议每天以中等速度走6千到1万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二、走路姿势有何要求?
第一步:做好运动前准备
开始走路锻炼前,要做好准备运动,拉伸或者原地小跑5—1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在锻炼期间预防关节损伤。
第二步:抬头、背部挺直放松
走路的时候,要注意下巴突出,稍稍抬高头,这样可以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另外,两肩自然向后拉,使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
第三步:膝盖伸直
走的时候,伤身要稍向前倾,后腿蹬,大腿带动小腿。要注意重心应该在后脚大拇指脚趾根附近区域,而不是脚跟。
第四步:脚迈向正前方
尽量走直线迈步,脚尖指向正前方行走。注意不要走八字步。
第五步:自然摆臂
双臂自然下垂,甩手的时候一定要带动手臂,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保证匀速往前走。
走路时段避免空腹长时间走路锻炼,防止出现低血糖等问题引发意外。走路锻炼建议至少在饭后30分钟以后进行,以免影响食物消化及引起其他问题。
注意热身走路锻炼前必须要热身,做准备活动,“唤醒”身体沉睡的肌肉,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走路环境走路的环境要求是熟悉的环境,路况要好,光线一定要好。环境不熟、路况差、光线不好时走路容易受伤,尤其是踝关节扭伤。同时建议在绿化环境好的地段进行走路锻炼,更容易放松心情。
走路强度走路锻炼强度需循序渐进,不要增加太快,而且走路的步数也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表明,每天走5000~10000步锻炼效果最好,10000步以上与10000步以内的锻炼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运动损伤的机会反而加大。
走路姿势走路姿势非常重要,要求挺胸抬头,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保持脊柱中立位,步幅不要过大,步速比正常行走稍快,这样才能尽可能调动正常的肌肉参与,防止产生代偿动作而导致运动损伤。
注意保暖雨雪天气时要停止走路锻炼。一是影响视线,二是路面湿滑,容易跌倒摔伤。另外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如雾霾天气,也不建议锻炼,易引起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