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青虫是哪来的?
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中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在缺少十字花科植物时,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菜粉蝶属完全变态发育,分卵,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雄虫体乳白色,雌虫略深,淡黄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1] 。雄虫前翅正面灰黑色部分较小,翅中下方的2个黑斑仅前面一个较明显。成虫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即有春型和夏型之分,春型翅面黑斑小或消失,夏型翅面黑斑显著,颜色鲜艳 。
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孵化前为淡紫灰色。卵壳表面有许多纵横列的脊纹,形成长方形的小格,卵散产。
幼虫,即俗称的菜青虫。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体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
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部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色随化蛹时的附着物而异,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雄蛹仅第9腹节有1生殖孔,雌蛹第8、9节分别有1交尾孔和生殖孔。
菜粉蝶各地普遍发生,各地年生代数不同。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地区1年3~4代,黄淮地区5~6代,长江流域地区7~9代,广州可发生12代左右。华南地区无滞育现象,各个虫态均可越冬。其他各地均以蛹越冬。越冬场所多在受害菜地附近的篱笆、墙缝、树皮下、土缝里或杂草及残株枯叶间。在北方一般多在环境干燥而阳光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越冬,南方则多在向阳面越冬。
越冬蛹的羽化时间在全国各地差异较大。江南各地于第二年早春2~4月份羽化,华北4~5月份,东北5~6月份。由于越冬蛹所处的环境复杂,温度差异大,因此,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持续很长,羽化期可长达一个月之久。这是导致以后田间发生世代重叠的主要原因,也给预测预报和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一年中危害盛期也因地而异。在南方以春末夏初(4~6月份)和秋初(9~11月份)两次盛发,华北5~6月份和8~9月份,东北地区则在7、9月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