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许多开业庆典活动中都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呢?
舞龙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万山红醒狮团舞狮队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狮子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一件花团锦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万山红醒狮团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起源说: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
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
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深圳舞狮表演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
为了庆祝驱赶奇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有的也称为舞圣头。
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万山红醒狮团舞狮时的乐器便改为锣鼓,配以一定的节奏各处常见于迎神赛会上作参神拜户只用,其意思是能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优,合境安宁,五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