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模型研究的阶段性与开放性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找矿模型在勘探过程中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将传统认识用于地质找矿。比如把找金变为找浅成低温型金矿,能帮我们选择最有利的地质条件,还能帮我们设计有效的勘探方案和使用最有效的勘探技术。然而,任何找矿模型都是基于人们已有的阶段性认识,它受已有观测资料、研究程度的限制,必须科学地对待找矿模型研究,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找矿模型。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永不僵化,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找矿模型,才能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实现重大突破。我国胶东金矿床的找矿演变过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 专栏 5 -3) 。
专栏 5 -3 胶东金矿床找矿模型演变与金矿找矿突破
山东省招远—莱州地区是我国著名产金区之一。1966 年前,主要围绕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开展找矿工作,由于类型单一,规模有限,收效不大。1966 年以后,研究并发现石英脉型 ( 玲珑式) 金矿不仅受断裂控制,而且其围岩有蚀变现象,有时围岩本身就是矿体。于是开始大胆地到未被石英脉充填的构造蚀变带中去找矿,结果发现在大断裂蚀变带也有金矿化露头。地质人员跳出在低级别、低序次的断裂裂隙中找石英脉型金矿的思路,到区域性大断裂蚀变带中重点找蚀变岩型 ( 焦家式) 金矿。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新的找矿成果。1966 年找到了三山岛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使该区金矿储量有了很大的增长。然而,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1980 年后,又进一步发现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同源、同期并通过相同地质作用赋存于不同深度的金矿,两者在垂向上、水平上均呈过渡渐变关系。在浅部硅质交代充填而形成含金石英脉即石英脉型金矿,在中部含金石英脉及细脉交代充填于蚀变岩中形成复合型金矿,在深部则呈很细的网脉交代充填于蚀变岩及碎裂片麻状混合花岗岩中形成蚀变岩型金矿。有了这个比较系统的成矿模型指导,使招掖地区的金矿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和对找矿模型认识的变化,可以彻底改变对研究区矿产资源潜力的认识。胶西北地区金矿主要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因此焦家断裂与招平断裂之间的玲珑花岗岩分布区一直被作为该地区金矿找矿的重点地段。有人根据该地区 3 条主要控矿断裂的走向、倾角相近,但相邻两断裂的倾向相反的特点,分别称之为 “断背形”、“断向形”,并认为 “断背形”为有矿地段,“断向形”为无矿地段。然而,在莱州寺庄金矿床发现后,提出了新的模型 ( 宋明春等,2008) 。前人认为的 “断向形”无矿地段恰恰是有矿的,由于该地段没有遭受剥蚀,因此金矿资源潜力很大,但矿床的埋藏深度亦较大,是今后深部找矿的重点地段; 而前人认为的“断背形”有矿地段,由于已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因此深部找矿潜力没有前者大。因此,三仓断裂与焦家断裂之间的大型伸展构造的下凹部位 ( “断向形”位置) 应是今后深部找矿的重点地段。
任何模型都是一定时期内对地质认识的产物,代表当时的地质认识水平,需要经受历史的检验。随着需求、任务 ( 如深部找矿) 发生变化和地质认识的提高,找矿模型将不断深化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找矿模型的阶段性特征,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要注意模型的开放性,兼收新证据和新认识。
不要盲目地赶新潮,切忌迷信最新的或盲目套用最新的模型。在人们心中往往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模型越新越好、越新越有用。在很多情况下,把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实看作是 “不合理的”( 即测量错误) ,或 “无关紧要的异常”,并没有通过重新检查野外关系来查明真相。模型研究者一般对自己研制的模型做到心中有数,使用时会倍加小心,但是模型的第二代使用者就不那么谨慎了,他们把模型看成是真实可靠的,他们会积极地放弃或排斥与模型不一致的事实。任何找矿模型都是在当时研究的条件下对矿床认识的水平,因此,要用历史的观点认真地分析当时模型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2024-11-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