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的有效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计算教学贯穿于在小学数学教学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离不开计算活动的参与,可见计算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是,虽然一再强调计算的重要性,可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正确率,还是计算的速度都很难让人满意,尽管很多教师都想尽办法地教,但都徒劳无功。下面通过对当前计算现状的分析,谈谈小学数学计算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化、生活化,淡化数学本质。计算知识从生活情境引入,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与计算有关的概念、原理、法则的抽象、概括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难以形成运算能力、训练思维。
(2)重算理、轻算法。由于教材在计算内容的呈现上淡化了法则的总结概括,学生往往凭借探索的经验和巩固练习来完善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这就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差错率较高。
(3)教师过分追求算法多样化的“量”,而忽视了最基本算法的“质”,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各种方法去计算,甚至会出现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
(4)教师为了挖掘出预设中的方法,片面“索取”多种算法,没有突出基本算法;算法多样化但教师却不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计算知识。
(5)对学生在作业、考试中出现错误的处理方式不够个性化、不够有针对性。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讲解,再让学生把错题抄写一遍。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缺少个性化,效果不佳。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粗心,也就是感知水平粗略、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够端正;知识因素的影响,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把握有缺失,应用不够熟练;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影响。
二、寻找策略,重建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
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加强数学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彰显计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除了关注多数中间学生外,还可以适当灵活,关注少数学困生、优秀生,对学困生在课堂上要适当辅导,家庭作业难度要适中、重点完成基础题并保证正确率。优秀生要适当补充教材中的拓展资源,从方法上和思维上得以提升。
加强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内涵的把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素材讲清算理,引导学生把握其内涵,并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此外,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辅导,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使计算错误率得到有效控制。
在解决问题中,彰显计算教学的价值。对于计算教学,新教材大胆打破了老教材传统的编排格局,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整合,使得计算教学能依托解决问题,凸显计算意义,丰富计算策略,培养计算素养。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通过主题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混合运算。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计算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进行计算,使他们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这比单一的计算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感悟算理与算法的和谐。
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仅是强调算理,虽能解决问题,却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反之,如果仅是强调算法,犹如建立空中楼阁,很难稳固。因此,教学中必须实现算理与算法的和谐统一。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片段
(教学“36+23”时,学生出现四种计算方法)
(1)摆小棒;
(2)拨计数器;
(3)口算分拆组合,因为30+20=50 6+3=9 50+9=59
所以36+23=59;
(4)列竖式。
……
为引导学生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拨计数器是怎么拨的?”
“先拨3个十、6个一,再拨2个十、3个一。”
“为什么这样拨?”……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数位相同可以相加”。
摆小棒时,教师同样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整捆与整捆相加、单根与单根相加,明白它们的数学意义也是相同数位相加;口算分拆组合“30+20=50 6+3=9 50+9=59”时,让学生明白这样算的数学意义仍然是相同数位相加。
教师在其中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感悟“无论是拨、摆、算,所根据的算理都是相同数位相加”,这是学生理解竖式书写形式的关键。前面三种方法其实是列竖式计算法则的孕伏,三种计算方法都蕴含着同一个思路——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所以才要按照相同数位对齐这种书写格式写出算式。这个竖式的格式其实也是上面三种或更多种计算方法的简洁的表达形式,理解了这个算理,学生也就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因此,在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价值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把优化算法变成学生又一次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其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
3、促进多样化和优化的交融。
算法多样化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承载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使命,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开动脑筋,找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9+8=?”的计算中,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些算法:
摆学具。先摆9个,再摆8个,一共17个;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把9分成2和7,8+2=10,10+7=17;
从9往后数8个,就是17;
8×2=16,16+1=17;
……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4、加强个性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主要任务后,还要通过提问、练习、巡视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让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不带着遗留问题进行后续学习。对于学生错题的处理,不是让学生抄写正确答案,要对错误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个性化辅导。
5、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
(1)对学生加强感知水平的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2)对学生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对比练习的形式,如23×4和24×3、3.41+0.5和34.1+0.5、75+27和75-27等。
(3)对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看清数字后一步一步地算,容易抄写错误的学生可以边读边写,计算后一定要进行验算。
6、加强对学生感知水平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要注意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训练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7、开展活动,拓展计算学习的视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数学进行竞赛活动,速算比赛,口算比赛,小报设计等等;也可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实进行应用,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实践等。
8、重视计算问题新题型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传统计算技能的基础上,计算题的思维含量可不断加深,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小学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题目。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仅追求热闹、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高度重视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化、生活化,淡化数学本质。计算知识从生活情境引入,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与计算有关的概念、原理、法则的抽象、概括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难以形成运算能力、训练思维。
(2)重算理、轻算法。由于教材在计算内容的呈现上淡化了法则的总结概括,学生往往凭借探索的经验和巩固练习来完善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这就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差错率较高。
(3)教师过分追求算法多样化的“量”,而忽视了最基本算法的“质”,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各种方法去计算,甚至会出现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
(4)教师为了挖掘出预设中的方法,片面“索取”多种算法,没有突出基本算法;算法多样化但教师却不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计算知识。
(5)对学生在作业、考试中出现错误的处理方式不够个性化、不够有针对性。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讲解,再让学生把错题抄写一遍。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缺少个性化,效果不佳。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粗心,也就是感知水平粗略、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够端正;知识因素的影响,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把握有缺失,应用不够熟练;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影响。
二、寻找策略,重建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
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加强数学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彰显计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除了关注多数中间学生外,还可以适当灵活,关注少数学困生、优秀生,对学困生在课堂上要适当辅导,家庭作业难度要适中、重点完成基础题并保证正确率。优秀生要适当补充教材中的拓展资源,从方法上和思维上得以提升。
加强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内涵的把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素材讲清算理,引导学生把握其内涵,并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此外,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辅导,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使计算错误率得到有效控制。
在解决问题中,彰显计算教学的价值。对于计算教学,新教材大胆打破了老教材传统的编排格局,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整合,使得计算教学能依托解决问题,凸显计算意义,丰富计算策略,培养计算素养。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通过主题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混合运算。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计算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进行计算,使他们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这比单一的计算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感悟算理与算法的和谐。
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仅是强调算理,虽能解决问题,却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反之,如果仅是强调算法,犹如建立空中楼阁,很难稳固。因此,教学中必须实现算理与算法的和谐统一。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片段
(教学“36+23”时,学生出现四种计算方法)
(1)摆小棒;
(2)拨计数器;
(3)口算分拆组合,因为30+20=50 6+3=9 50+9=59
所以36+23=59;
(4)列竖式。
……
为引导学生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拨计数器是怎么拨的?”
“先拨3个十、6个一,再拨2个十、3个一。”
“为什么这样拨?”……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数位相同可以相加”。
摆小棒时,教师同样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整捆与整捆相加、单根与单根相加,明白它们的数学意义也是相同数位相加;口算分拆组合“30+20=50 6+3=9 50+9=59”时,让学生明白这样算的数学意义仍然是相同数位相加。
教师在其中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感悟“无论是拨、摆、算,所根据的算理都是相同数位相加”,这是学生理解竖式书写形式的关键。前面三种方法其实是列竖式计算法则的孕伏,三种计算方法都蕴含着同一个思路——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所以才要按照相同数位对齐这种书写格式写出算式。这个竖式的格式其实也是上面三种或更多种计算方法的简洁的表达形式,理解了这个算理,学生也就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因此,在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价值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把优化算法变成学生又一次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其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
3、促进多样化和优化的交融。
算法多样化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承载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使命,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开动脑筋,找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9+8=?”的计算中,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些算法:
摆学具。先摆9个,再摆8个,一共17个;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把9分成2和7,8+2=10,10+7=17;
从9往后数8个,就是17;
8×2=16,16+1=17;
……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4、加强个性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主要任务后,还要通过提问、练习、巡视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让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不带着遗留问题进行后续学习。对于学生错题的处理,不是让学生抄写正确答案,要对错误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个性化辅导。
5、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
(1)对学生加强感知水平的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2)对学生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对比练习的形式,如23×4和24×3、3.41+0.5和34.1+0.5、75+27和75-27等。
(3)对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看清数字后一步一步地算,容易抄写错误的学生可以边读边写,计算后一定要进行验算。
6、加强对学生感知水平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要注意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训练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7、开展活动,拓展计算学习的视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数学进行竞赛活动,速算比赛,口算比赛,小报设计等等;也可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实进行应用,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实践等。
8、重视计算问题新题型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传统计算技能的基础上,计算题的思维含量可不断加深,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小学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题目。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仅追求热闹、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高度重视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