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储层类型的基本特征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Ⅰ类储层:该类储层为研究区的优质储层,是高产井的主要储层类型。砂体厚度较大,一般大于6m。岩性较粗,由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组成,碎屑中石英含量高(多为岩屑石英砂岩),厚度剖面类型多为复合韵律型,泥质夹层一般较少,多为粉细砂岩夹层。残余粒间孔隙发育,物性好,并且有较好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储集渗流条件,但非均质程度强,物性变化较大,反映在渗透率非均质参数上,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都很大。主要分布在物性较好的辫状河道微相中,多呈透镜状、串珠状顺主流线分布,尤其是在河道弯曲的凹岸部位多呈透镜状、多条河流汇集之处偶尔呈小规模的连片状分布。
Ⅱ类储层:该类储层为研究区较好的储层,一般具有中-低产能。砂体厚2~6m,主要为粗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剖面类型多为正韵律性,泥质夹层发育中等程度。主要分布在河道主流线两侧附近,分布的面积较Ⅰ类储层大,多呈带状连片分布,其物性条件中-差。非均质程度亦很高,但物性较差,平均渗透率一般小于0.2×10-3μm2,平均孔隙度一般小于4%。
Ⅲ类储层:该类储层为研究区最差的储层。岩性一般是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等,砂体厚度一般小于2m,主要分布在辫状河道侧翼等细粒沉积物中,物性差,储集渗流条件差,不能形成有效储层。但非均质程度较低,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均较小。剖面类型多为反韵律性,泥质夹层较发育。孔喉组合类型以细孔微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