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是什么呢?
2020-05-1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分别是:
1、夜游赤壁之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2、饮酒放歌的欢乐之情和客人的箫声悲凉之情。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 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由于想望美 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3、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理性见解,以宽解对方。作者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是什么呢?
“景”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理”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美貌的女子
“情”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个会吹洞箫的,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太简单了,仅供你参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