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怎么选科
2020-10-28
新高考改革实行选课走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选课十分讲究技巧。如果选课稍有不慎,不仅到了高二阶段会后悔,更关乎到将来高三高考。
对于程度一般的同学来说,这个群体是相当庞大的。而且,根据已经实行选课的学校情况来看,一开始进行选课的时候,跟风选的同学特别多。
也就是说,到了高二这个阶段,后悔的同学往往集中在这个群体里。
那么,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讲,到底怎么选课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风险,从而选出最优的组合呢?
编辑
一、尽量不选物化生组合。
李老师说过多次,物化生组合是学霸组合,无论是山东省新高考改革试验的地区,还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第三批改革试验的地区,都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能选理化生的都是学霸。
所以,成绩一般的同学尽量避开学霸组合,因为在这样的组合里面没有任何优势,容易当炮灰。
山东省很多高中学校第一批实行选课走班的学生,也就是目前的高三生,有相当多的同学目前开始后悔。
即使是现在的高二学生,也有很多因为当初盲目选课而导致现在后悔的。
这些后悔的群体往往都是物化生组合。高三的同学即将面临高考,已经没有时间改科了,而高二同学期中考试之后,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进行积极改科。
改科不仅影响学生的心情,能不能改成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对于一开始进行选课的高一同学来讲,一定要慎之又慎。
编辑
二、纯政史地组合也尽量不要选
众所周知,政史地组合的最大弊端就是高考专业面儿窄。
说白了,如果同学们选择这样的组合,将来报考专业的时候范围有限。
这会影响什么呢?这最终会影响你的就业。所以,李老师不建议有一定能力的同学选这样的组合,除非是成绩相对比较弱的同学。
当然,程度一般的同学如果不介意将来专业的话,完全可以考虑这个组合,因为这个组合竞争力比较小,如果你是程度不错的学生来到这个组合,还有可能成为佼佼者。
编辑
三、选的人数较少的组合
这个可能很多同学和家长不太了解。为什么选的人数比较少的组合不能选呢?人数少,难道压力不就更小了吗?
事实情况不是大家想象的这样。人数少的组合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不同的学校开启选课走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很多普通高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不足以支持较大范围的选课走班。
也就是说,即使有些同学选了选了某种组合,但由于人数过少,学校不一定给大家开这样的组合,学生选了等于白选。
2、人数少的组合,表面上感觉压力比较小,其实非常大。
因为新高考改革实行等级赋分制度,人越多,这种制度会显得越公平。反之,如果人数较少就越不公平,很多同学就会越吃亏。
编辑
这里李老师不多解释,如果想了解等级赋诗制度的相关知识,可以翻看李老师以前的文章。
总结:选课走班,犹如田忌赛马,必须讲究对策和技巧。在选课上,如果同学们和家长能够多一点考虑,就不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感觉到被动,也不至于后悔。以上说的三种情况并不绝对,所以,每个人具体到自己身上是什么情况,这才是选课的重中之重。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面临选科走班、不分文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等种种改变,学生的选择多了、机会多了,但与此同时“不知道怎么选”的烦恼也多了。
那么,新高一到底该如何选科呢?
从兴趣和高校专业要求出发
科学合理地确定选考科目主要是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第一,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第二,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辽宁选科要求公布,12种选科方式分别有多少专业可以报考?)
第三,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科是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小编个人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兴趣,结合自己的兴趣查看相关专业的科目要求再进行选科。

如果暂时没有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先选择物理进行保底,因为只要选择物理就有90%以上的专业可以报考,报考时可以有很大的选择范围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
利用好“学科指导”
各高中会开设初高中引桥课程,对新生进行系统的高中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
学校为学生选科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校内赋分摸底测试的方式,公布每名同学首选物理情形下六种组合的每种组合排位和首选历史的情形下六种组合的每种组合的排位,作为学生选科的重要参考。
每位教师都会从自身的学科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选科建议。
利用好“等级赋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再选科目每科原始分为100分,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将每门选择考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相应的比例,将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转换分,考生的等级分排序和原始分排序不变。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到底是什么?)
举个例子,假设辽宁省有1000名考生考化学,那么他们经过转换后的分数范围如下:

因为“等级赋分”的实质比的是考生选考科目的排名,难免会出现选科集中或者弃选的现象。如果能根据考生的排名利用好“等级赋分”的规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更换选考科目吗?
根据规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所以从政策层面上看,学生选科后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虽然政策允许,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要对调整采取审慎态度。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二是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内容,如果随意更换学科,势必会对新学科学习产生不利,甚至会直接导致成绩下滑。
因此,建议学生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其次,要充分了解高校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做好比较分析。在尊重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考生也要根据高校对专业的要求,做出适当的牺牲,选出一门专业要求的科目。因此考生在选科时,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要报考院校的专业对必考科目的要求,减少盲目性,做出合理的科目组合。
再次,作为高一新生,要积极接受专家和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时,请专家和老师帮助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做好职业规划,做到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满足高校专业需求的选考科目。
高一选科,偏文,偏理,能理能文三种情况如何选择,各有侧重!
高考方案目前来说主要分成三大类:一类是采用新高考“3+3”方案的省份,主要有浙江、山东以及北京市等。一类主要采用新高考“3+1+2”方案的省份,主要有江苏省、湖南省以及河北省等。
一类仍然采用原来文理分科方案,尚未实施新高考的省份。无论是新高考方案或者原方案,如何选择高考科目都备受家长与考生的关注。面对孩子高一,物理、化学、生物成绩一般,但是历史、政治、地理较高,如何选择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考生如果数学与英语成绩特别好,然后政治史成绩相比理化生都好,个人建议可以考虑选择文科。尽管文科能够选择的专业较少,但是只要数学、英语两门主科不错,选择文科非常占据优势。
如果数学与英语两门成绩一般,只是单纯的政史地稍微较理化生好一点,并不是特别建议选择文科。高考文理录取率差别挺大,安徽省2019年理科:文科=4:1。选择理科的话,只要成绩不是特别差,考上一个本科高校,或者一个一本高校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现在理科一本录取率大概都在20%左右。
如果你所在的省份已经采用“3+3”高考方案,也就是在六门小科目任意组合,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可以考虑从两个角度来选择,一:如果想要自己以后大学能够选择一些热门的理工科专业,可以搭配物理、历史与地理,或者物理、政治、与地理。大学热门的理工科专业都要求考生高中必须选择物理作为必考科目。
二:如果并不是特别在意大学的专业的选择,你可以优先考虑分数最大化的组合,比如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地理、政治,这几个组合大学选的专业都是人文社科类与部分经济类专业。
如何选科?说直白一点就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特长的同时,又能够让自己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物理、化学、生物一般,而政治、历史、地理成绩相对较好?两者是如何比较的?是你单纯的只从分数上进行比较,又或者根据单科全校的排名呢?
不同学科拿分数比较没有统一性,比如物理考80分,但是在1000个人的高中学校,物理单科排名100以内;地理考90分,在1000个人的高中学校里面,单科排名200名。表面上地理比物理的分数要高,到实际上物理难道就比地理的成绩要差吗?试卷难度都不同,单纯的比较分数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选择科目,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询问孩子的意见,她是更偏向于理解型学科多一点,又或者更偏向于识记型学科多一点。也可以与她的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多沟通交流,询问孩子选择哪些科目可能对以后的发展更好。毕竟老师是最了解学生,也是最能看出学生的发展潜能的。
最后作为高考的过来人,深知考取一所好大学多不容易对未来有多重要,我和清华30多个学霸组建了学习小组,总结自己的经验,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也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家长更多的同学提升成绩,阻力高考为家乡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