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
因为古时候人们普遍认为父亲这面的亲戚是最亲的,如同父亲和自己的关系一样,姑姑的丈夫,被称之为“姑父”。而姨夫是母亲这面的亲戚,是属于外亲戚,和姨夫的亲戚关系稍微疏远一些,所以称大姨或者小姨的丈夫为“姨夫”。古代的主流思想是“男尊女卑”,认为父亲这面的所有亲戚都是和自己最亲的。虽然姑父和自己也是不同姓的,姑姑和姑父以及他们家的孩子都和自己算是表亲,但是因为有和自己同姓的姑姑在,姑姑是父亲的姐妹,在血缘关系上也是最亲的。姑姑嫁给了姑父,爱屋及乌,也认为姑父和自己也亲。古时候人们又将表亲分为姑表亲和姨表亲,因为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都以父亲为中心,所以人们都觉得姑表亲比姨表亲更亲近一些。以至于民间流传下来这样的俗语“姑表亲,打折骨头连着筋;姨表亲,姨去世了,就一辈亲。”姑姑和自己亲,因此称姑姑的丈夫为“姑父”。人们又将母亲这面亲戚的称呼都加个外字,称之为“外戚”。历史上,好多君王都要防止外戚干扰执政。可见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母亲这面的亲戚,和自己的亲近关系始终是差一层的,不是很亲。姨是母亲的妹妹或者是姐姐,姐妹长大,各自出嫁从夫,那么姨夫和自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所以人们就把姨嫁的夫君,称之为“姨夫”。为了区别父亲和母亲这面的亲戚,姑父是父亲这面的亲属,因此将姑父的“父”,取自于父亲的“父”,暗示着父亲这面亲属的连带关系。姨夫,只是姨嫁过去的夫君,简单称“姨夫”,也意味着外戚亲属的连带关系。
为什么姑父是“父”姨夫是“夫”?姑父是姑姑的丈夫,姨夫是阿姨的丈夫,在称呼上姑父更亲一些,但实际上都是我们的亲戚,都是一样亲的。
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