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状及基本情况分析

 我来答
复制粘贴8u
2022-03-14 ·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前,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有63.41%的学生感到学习目标不明确,54.74%的学生忽略老师授课过程中所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或教学目标;82.12%的中职生认为中职学校的技能学习,几个月就能完成,根本没有必要花三年的时间在上面,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所以对学习基础文化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认为学了没有用,课堂上睡成一大片,要不就课堂后排空了一大片。可见,中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很不情愿,认为学了没有用,结果学习缺乏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意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omo绮色佳
2022-03-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一、从学习基础上来看:基础太薄弱

由于受生源紧缺的影响,相当部分中职学校处于全年招生状态,因此在社会上处于游荡状态的适龄青少年成为目前中职招生重要生源之一。这些生源包括初中甚至小学没有毕业的学生。调查表明:在有些学校这部分学生占到班级总人数的15%左右。有些地区为保障中职生源每年分为春季和夏季两次招生。春季招生对象是没有毕业的底层初三学生,春季招生总量占到招生总量的40%左右。只有夏季招生的学生才是真正初中毕业的学生。即使这些初中毕业的学生也是毕业生中成绩最差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可见,中职生基础薄弱是中职生学习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从学习动机上看:缺乏学习动机,不愿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1-24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963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292万
展开全部
一、校园“等文化”

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呈现出活力、友善,进取、好学的精神面貌。但同时,一种隐性的,因目标缺失而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盲目消极的自我敷衍现象,也在校园中悄悄的蔓延。有些学者将这种现象概括为“迷茫”。这种消极的自我敷衍现象集中的表现为“等”,即等待时间的消逝。等吃饭,等上课,等下课,等睡觉,等放假……等毕业。我们把这种“等”的现象形象的概括为“校园等文化”,它是一种独特的校园亚文化。

(一)“等文化”的概念

“等文化”可以定义为:当学生的个体需求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时,由于没有找到解决这一冲突的办法或途径而使自己陷入一种盲目等待、敷衍了事的,群体性心理和行为上的消极状态。

(二)“等文化”的特征

1、等文化主体为在校大学生;

2、等文化表现为一种盲目等待、敷衍了事的群体性心理;

3、等文化包含逃课、课堂手机、课桌涂鸦、寝室网游、考试作弊等行为表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机制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陈旧、滞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加大以及不良现象的影响等外界因素,又有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因“独生子女现象”而形成的叛逆、孤傲、自我以及严重的生活依赖等非社会适应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的自身原因。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创新型,适应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今天,如何引导和启发当代大学生克服自身的发展障碍,应当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大学生“等文化”现象分析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提出的。通过对“校园等文化”群体范围及其对个人的影响深度做出一个客观的分析。

二、“等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众多的学者、院校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都在从各方面对大学生现状进行不断地研究。我们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现状”为关键字搜索出相关文献及期刊有近千条评述。诸如惰性心理、迷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