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真如电视剧上所说断案如神吗?
相信大家近些年都有看过关于狄仁杰这个人物的一些影视剧,对于狄仁杰的理解,还是断案如神,心思机敏,但是你们对于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了解多少呢,是不是真的 就像那些影视题材中所表现的那样,历史与真实,又有怎么样的区别,今天,我带大家来看一下,历史上真正的的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是唐朝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曾被同时期的阎立本誉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可见其在同僚眼中的地位与政治价值,甚至于后期武则天将天下归于李唐,狄仁杰也是功不可没,就是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国家栋梁,就连当时的武则天,都尊称他为“国老,没有直呼其名”,甚至不让他行跪拜之礼,这种种表明,狄仁杰在当时,也可以说的上是朝廷肱骨。任宰相的时间里,多次劝谏武则天,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传奇的名臣,出生于公元630年,因为不是家族嫡子,不能继承家业,而当时他读书用功,年轻的时候,通过科举制的选拔,以明经及第,被任为汴州判佐,后来也是遇到贵人,由当时的河南道黜置使阎立本举荐,升迁到并州都督府做法曹。后来在仪凤年间,狄仁杰升迁到大理寺,时任寺丞,在位期间,判诉大量往期积压案件,没有一件冤假错案,所以后来改任侍御史,调露元年即公元679年,狄仁杰再度调任,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来随着唐高宗李治巡幸汾阳宫,担任知顿使。
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狄仁杰被外放,时任宁州刺史,因爱民如子,妥善的处理当时的百姓关系,百姓们为了歌颂他的功绩,为了立碑,再加上当时的御史郭翰巡查到宁州之后,知道了狄仁杰的政绩,当地的百姓也是交口称赞,所以向朝廷举荐,不久后,狄仁杰被升迁为冬宫侍郎。后来在垂拱四年即公元688年,狄仁杰任江南巡抚使,因当时的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祭祀宗祠,之后他向朝廷举报,不久之后,又被升任至文昌右丞。
同年九月,狄仁杰任豫州刺史,因当时的越王李贞率军反抗武则天,武则天便派宰相张光辅率军平乱,而张光辅平乱期间,不约束部将,纵容部下大肆勒索钱财,随即狄仁杰痛斥张光辅,骂他和李贞一样,后来张光辅回朝,向皇帝弹劾狄仁杰侮辱宰相,同时,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处置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当时的宰相。
长寿元年即公元692年,由于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锒铛入狱,等着罪名落实之后,处以极刑,之后狄仁杰也是在狱中写下申诉状,送往家中,狱吏没有发现,将藏在棉衣之内的申诉状交给了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随即狄光远不忍看父亲身陷囹圄,便向武则天呈上申诉状,武则天便召来俊臣来质问,后来经过一番查证,也是证实了来俊臣等人诬陷,造假章编出《谢死表》,随后武则天亲自追查案件,查清真相之后,也是赦免了狄仁杰等人,只是把他们全部贬去地方,而就这样狄仁杰也是做了彭泽县县令。而后来武三思也是多次劝武则天杀死狄仁杰,但是武则天始终没有同意。
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率军攻取冀州,武则天为了稳固局势,重新启用狄仁杰,时任魏州刺史,后来这一消息也是传到孙万荣耳中,因惧怕狄仁杰,孙万荣不战自退,免去战乱之苦,当地百姓也是纷纷为狄仁杰立碑,以歌颂他的功德,不久之后,再次调任为幽州都督,武则天亲自在紫袍上题了十二个金字赐给狄仁杰,用以表扬狄仁杰的忠诚。
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狄仁杰再次升迁至宰相,同时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后来因戍守安西四镇,朝廷征发百姓,狄仁杰上书朝廷,虽然当时意见没有被采纳,但是也是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欣赏,之后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还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之后更是在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因突厥作乱,任河北道行军元帅,抵御突厥进犯,后来平定之后,也是劝谏皇帝减免赋税。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年仅七十一岁,而武则天也是痛失知己,废朝三日,亲自吊唁狄仁杰,之后也是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之后几任皇帝也是相继追封狄仁杰,感念他为李唐江山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