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为曹操做出了哪三大贡献呢?
郭嘉二十七岁出山,三十八岁去世,十有一年里,以“动无遗策”,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战略层面。
曹操崛起了兖州,此为四战之地,东吕布,西马腾,南张绣,北袁绍,如何打,怎么打,是很有讲究的。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作为谋士郭嘉的份内之事。战略正确可以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反之,则捉襟见肘,处处被动,甚至损兵折将。
比如,与吕布困战下邳时,面对攻城受挫,士气疲惫,曹操打算弃城撤军。郭嘉向曹操建议加快进攻速度,力争尽快消灭吕布。
这是郭嘉辅佐曹操以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郭嘉的建议,对于曹操下定决心歼灭吕布起了关键作用。
随着曹操、袁绍双方矛盾的日益加剧,战略决战变得不可避免,郭嘉审时度势,客观冷静地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奇说”。
郭嘉从道义、治度、明谋、德仁、文武等十个方面,鼓励曹操树立必胜的信心。三年之后,事情的结局和郭嘉预料的一致,袁绍败,曹操胜。
二是战术方面。
谋士郭嘉,是曹操阵营谋士中最年轻一位,不但战略眼光最为神奇。他的战术总是出乎意料,又总是料事如神。
比如,建安七年(202),袁绍死了。袁谭和袁尚兄弟争位,郭嘉就认为,这时候如果急躁冒进,二袁肯定会联手抵抗。
所以,郭嘉充分利用这个矛盾,力排众议,建议曹操邺城佯撤军,制造南下荆州的假象,等待二袁自相进攻、两败俱伤后,再度出击。
果如郭嘉所言,曹操一走,袁谭和袁尚就打起来了。曹操正好各个击破,南皮斩杀袁谭,平定冀州。
曹操在讨论是否北伐乌桓及逃到那里的袁尚兄弟残余势力时,以曹洪为首的大多数人担心远师北伐,刘表会趁机袭击许都。
这时候,郭嘉通过准确分析,判断出刘表不会发兵许都,从而提出北征乌桓,是彻底消除隐患的最佳选择。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北伐乌桓。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兵贵神速论”,让曹军舍弃锱重,轻装行军,白狼山一举击溃乌桓首领,将二袁逼退辽东。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过程中,郭嘉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灵活战术,使战争很快取得了胜利。
三是识人方面。
作为谋士,除了战略战术谋划,郭嘉很重要的是,替曹操建立对敌方首领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郭嘉第一个深刻了解的人,就是袁绍。几十天内,就把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性格弱点都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就在连曹操本人也对袁绍作战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郭嘉专门向阐述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观点。
这就排除了曹操所有的疑虑,坚定不移的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
就在曹操与袁绍在中原对峙之时,远在江东的孙策欲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者给曹操带来很大的恐慌。
郭嘉看透了孙策的勇猛粗疏,作出了孙策必亡的预言。他认为孙策在长期的兼并战争中结下了不少梁子,必定会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孙策还没挥师北上,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了。对孙策的之死的预测,尽显郭嘉超一流谋士的风采。
由此可见,作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不仅对现实的敌手了如指掌,还得对潜在的敌手作出充分的估计。
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郭嘉看透了刘备伪装的很好,终能成事的特点,建议曹操不要杀掉刘备,暂时放在东边抵御徐州的吕布。
同时,郭嘉也建议曹操防着刘备,限制自由,不让他跑掉:“一日纵敌,数世为患,宜早为之所。”
建安四年(199),刘备成功的游说曹操,外出攻击北上的袁术。郭嘉闻讯赶来立即建议曹操收回成命将刘备召回。
郭嘉判断刘备一旦离开就一定会起兵反叛。但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曹操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恨。
郭嘉还看透了有勇无谋的吕布,所以才有下邳的宜将剩勇追穷寇。
郭嘉还看透了刘表虚有其表,所以才有劳师远征乌桓。
郭嘉还看透了辽东公孙康能杀二袁降曹,所以才有一段坐山观虎斗,“遗计定辽东”的三国佳话。
总结一下: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二年(207),是曹操一统北方的辉煌岁月,尤其是在对付吕布、刘备、孙策、袁绍四位枭雄中,郭嘉琮战略、战术、识人三个方面多次贡献奇谋,为曹操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郭嘉所具备的与众不同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曹操对其寄托了很大的厚望,甚至有“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