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而不是皇女?
在古代,皇帝的女儿都可以称之为皇女,但不一定被称为公主。而且,公主也不一定都是皇女,两者并不是等价的称呼。
公主称呼的来历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就是周天子要将女儿嫁给诸侯,是不会亲自去主持婚礼的。天子会选择跟自己同姓,而且德高望重的诸侯去主持婚礼。
周天子自称王,其下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诸侯大臣。天子嫁女时,所选主持婚礼的诸侯,通常是公爵国的国君,甚至还担任着三公(周朝时是太师、太傅、太保)之职。这才称得起德高望重。
比如周朝建立之初,周公、召公辅政,他们的封国都是公爵国,而且两人也都位列三公。他们所辅佐的周天子,要嫁女儿时,就有可能让二人中的一位去主持婚礼。这件事情,就被称为了“公主”。
只是,周朝大部分时间,天子之女都不叫公主,而是叫“王姬”。姬是周天子的姓,当时喜欢以姓称呼女子。比如秦国的国君姓嬴,就以某嬴相称,某是封号,如文嬴。
根据《史记》的记录,公主的称呼,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田文即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而在《史记·赵世家》中,同样也有赵国国君的女儿被称为公主的记录:“(赵惠文王)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赵国)公主死。”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力日衰,诸侯兴起。比如楚国的国君熊渠就自称“蛮夷”,不尊华夏之主周王,而自称楚王。其他的诸侯虽然没有跟随称王,但是僭越之心倍增。他们没有称王,称女儿为“王姬”,明显不合适,于是开始称“公主”。那意思就是,以后我女儿也要跟周王女儿的等级一样,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地位等同周王的地位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公主”的称号,并非仅仅指皇帝的女儿,最初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女儿。
皇帝女儿称公主的来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借鉴“三皇五帝”之称,创造了“皇帝”的称号。秦始皇称皇帝前,是秦王,他的女儿自然也被称为“公主”。只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取消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没有公爵爵位的诸侯主婚了。于是,秦始皇下令由三公主婚,而皇女称为公主的习惯,也就从秦始皇时期流传了下来。
按照《春秋指掌碎玉》的记载:“天子嫁女,秦汉以来,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汉朝承袭了秦制,皇女以三公主婚,继续被称为公主。
自汉朝开始,一直到明朝,基本上皇女皆称公主,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只有宋朝例外,宋徽宗时期,开始走文艺路线,改公主称号为帝姬。因此,皇女不一定都叫公主。
清朝,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的女儿应该被称为格格。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在皇太极称帝前的后金时期,首领的女儿的确被称为格格。而在皇太极称帝之后,马上效仿明朝的制度,改皇帝女儿的称号为公主。并且,皇太极还特别对嫡庶做了区分,皇后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嫔之女称和硕公主。
所以,公主其实是个封号,严格来说,皇帝没封之前的皇女不算公主,但是皇帝一定会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