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喜剧片《嗝嗝老师》,捕捉生活最动人画面,感动是最低限吗?
一直对印度喜剧电影充满好感,这一部《嗝嗝老师》也不例外,不用看都知道会是什么套路,但依旧打动人心,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老师,一群社会底层的青少年,感动无疑是最低限,也不要苛责故事的理想主义励志和套路化的情节。一是事物没有完美的,二是没有了这些,影片也不大可能有趣好看,也不大可能让你感动。最后的结尾是点睛之笔,让观众的注意力从励志回到了教育的主题,也同样是对主人公的升华。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整部影片套路虽然俗套,但是仍然很励志。抛开众多不合理和理想化的地方。印度的青春片,很多情节还是感人的。差生的逆袭,老师的努力都是可以预见的,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本片无论是从老师本身的妥瑞氏症来说,还是差生的出身来讲,都只为了讲述一个主题:歧视!控制愤怒,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心存希望,终究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消除歧视,从自身强大开始。所以,抱怨生活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结合印度本土化的风格,本片所有元素的表达都很到位,也没有传统的唱歌跳舞,观感还是不错的。但是那么短的时间就让放牛班逆袭重点班,有点太过牵强,结局又太过美好。所以只是个套路的故事而已,代入感就没那么好。阶级和教育,两个主题表达得够清晰。但是桥段太过俗套,几个学生的描写也仅仅是一笔带过。
也许很多人认为:《嗝嗝老师》即便是俗套,印度电影都能把它们用出趣味和温情。做为师生题材,难逃《死亡诗社》的模板,但由于演员精湛的表演、出色的镜头语言和渲染气氛的音乐,从而没有像《大师兄》那样不堪,但堆砌俗套还是会消磨掉观众的耐心。女老师不自觉打嗝的身体缺陷,怎么看怎么觉得跟赵四如出一辙。
也有很多人感慨道:终于见到印度电影对教育体制的反思了,类似《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都不能少》和《垫底辣妹》,还加入了阿甘式的人物励志。因材施教,体验式教学,不放弃学生,相信学生,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双面励志故事,教师励志,学生更励志,女主有苦说不出坐在角落给自己巴掌真让人心疼。制作精良,演员演给力,全程飙泪。
印度电影再次把一个我们过去几乎闻所未闻的神经障碍症以及一个对老师的执着精神真实的再现出来。尽管是翻拍片(我还没有看过原版),但是依然有印度本土特色。教育片越拍越单一,但它始终有动人之处,看完好想做老师啊!不得不说印度电影还是可爱的,它关怀土地上的人,丰富的色调也让观众不觉审美疲劳,探访家长一段白日转夜景最赞。
《嗝嗝老师》扎实、贴地、诚恳的故事主线,依然是孱弱的国产电影匮乏的,在嬉笑、温情背后,它对现实的关照依然硬朗、坚韧,贫富差距,阶级壁垒,性别歧视,教育资源等问题,都是挡在师生面前的一堵堵无形之墙,怎么拆除,能不能拆除,就见仁见智了。电影只是带着我们做美好的憧憬,并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让你笑过、感动过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际遇,摒弃浮华与喧闹,做一些沉淀与反思,故事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应该是今年印度电影里最鼓舞人心的一部了,老师的顽强和差生逆袭的故事相得益彰,音乐也好听,最重要的是看完这电影,如果你不会哭,仍然会有满满的暖意!可以说,是今年印度最温情脉脉的一部电影,关注的依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在大环境失语的境遇之中,如是电影,更显得难得可贵,能拍出来,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知识回归生活并赋予趣味,受人学识也受人道德,这是影片通过一位嗝嗝老师唤醒了久违了的对老师基本责任的呼唤,影片通过f班的逆袭大胆的颠覆了这样的阶级堡垒,好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反射教育的问题拷问教师的职责,只是电影里带给人希望,现实中却寸步难行。回归教育的初心,在唯利是图的当代已是妄想。你是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