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桥
一、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李春设计建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敞肩坦弧石拱桥,公认的“天下第一桥”。
二、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栏雕工精美,形象生动,桥拱高耸,好似玉带。单孔净跨11·38米,高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显得富丽堂皇。
三、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前,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汉白玉栏杆,十字型桥梁,如大鹏展翅,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构造奇特,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四、广济桥
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曾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初为浮桥,由浮船联结而成,后自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于桥上建12座楼阁。后历经多次修建,形成目前十八梭船二十四洲风格。
五、五亭桥
位于江苏扬州,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形似莲花,又称莲花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亭桥结合,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联系,据说中秋之夜,可在每个桥洞看到满月倒影。
六、风雨桥
亦称花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此处是一种桥的统称,不专指哪一个。风雨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形成长廊式通道,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七、五音桥
位于河北遵化县清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因都是取材于含铁量较高的铁矿石,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声音,包罗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故名。
八、安平桥
位于福建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14年建成。桥长2700米,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它保持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达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桥心亭后柱上那笔力雄劲的联句“天下无桥长此桥”,概括了它的最大特点。桥上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两侧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
九、泸定铁索桥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建于清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13跟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跟作底链,4根作两侧扶手。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主要通道和军事要津。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使该桥闻名中外。
十、卢沟桥
亦称永定桥,位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多涵孔圆弧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后经明清两次重修。因马可· 波罗在游记中对该桥有详细的记述,卢沟桥在欧洲被称为马可· 波罗桥。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座古老的桥又增添了新的意义。
卢沟桥全长266.5米,护栏柱头上有大小石狮子501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更有许多小狮子,或爬在雄狮背上,或偎在母狮膝下,千姿百态,数之不尽,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2) 广济桥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也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3) 五亭桥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4) 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5) 安平桥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6)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主体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7) 风雨桥
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座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四柱抬楼式建筑,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翅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程阳风雨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8)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9) 五音桥
五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包罗中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以获得最佳效果。
(10) 玉带桥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隐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
赵州桥历史
赵州桥距今13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顶上雕有龙头的龙门石一块,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侧。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1961年3月4日,赵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9月4日,又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遐迩闻名,甲于天下。
总的来说赵州桥的特点可总结为: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造型优美。
中国四大名桥
中国四大名桥(5张)
洛阳桥编辑
洛阳桥简介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历史
洛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郡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年-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僧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王之琦修复;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