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杀“飞将”单雄信?
“患难见真情,战乱出英雄”,这是自古留下来的真理。可是在这世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太重情的人活不久,掌握军权的人总会遭人暗算,权力太大的人也命不久矣。
“飞将”单雄信怎么死的?
公元618年,瓦岗寨兵败而散。单雄信投向了曾经的大敌王世充麾下。获得后者之女爱慕之后,成为了郑国的驸马。
公元620年,李唐将统一中原的铁蹄踏向了东都洛阳。而引兵相抗者,正是与李唐有着深仇大恨之人单雄信。在这次战争期间,单雄信差点就要了李世民的性命。有一日,李世明策马行在御果园,不料碰上了单雄信。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单雄信二话不说便提枪追杀而去。期间徐世勣抓住他的衣袍阻拦,他与好友便割袍断义。随后他被闻讯赶来的尉迟恭夺下武器,见报仇无望,最后只能退去。而这一次的变故,让李世民坚定了要杀单雄信的念头。此后,窦建德兵败,王世充也顺应时势率部投降。
单雄信终究还是被李唐所俘。他恨李唐入骨,加上曾数次加害李世民,心知绝无活路,因此绝不投降,一心求死。而徐世勣、秦琼等好友,纷纷为他求情,但遭李世民拒绝。
徐世勣在求情无果之后,含泪向单雄信告别。为了朋友之义,前者割下自身的一块肉喂给后者。单雄信吃完之后,含笑赴死。最后终被斩在洛阳渚上。而他的子嗣则被徐世勣收养。
单雄信为何不降唐
关于《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宁死不投唐的原因,普遍认为其兄被李渊射杀,单雄信为人耿直,一直不忘兄长之仇;认为单雄信过于倔强,唐公杀他大哥,属于误杀,而李氏父子特别是李世民又对他仁至义尽,他再不投降就太不像话了。
说的没错,唐公杀他大哥,属于误杀,而李氏父子特别是李世民又对他仁至义尽。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单雄信固然倔强,但绝不是浑人。李渊误杀其兄长,李氏父子又对他仁至义尽,他并不是心中无数。即使不投降,也没必要以死相抗。
所以单雄信不降唐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兄弟伤透了他的心,秦琼等兄弟对不起单雄信。当然秦琼的责任较小,主要是徐懋功,特别是罗成,真不亏是“白眼狼”,太不讲义气了。所以让单雄信太寒心了。而以单雄信的性格是决不会把这种感觉说出来的,就把这种感觉转嫁到李氏父子头上。宁可死了也不降你,其实是宁死也不与这群无义之人合流。
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杀“飞将”单雄信?
1、单雄信曾经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攻打洛阳时单雄信持枪直取李世民,如果不是徐世勣及时制止单雄信,恐怕李世民已经被杀。
2、单雄信反复无常,不堪重用,李密设计诛杀了翟让,单雄信直接向李密叩头求饶不为翟让报仇。之后当李密败在了与王世充的对战中时,单雄信又毫不犹豫的投靠了王世充。
3、重色轻义,王世充对他施以美人计,他便趁着李密与王世充酣战之际,押解李密的家眷归郑,胁迫其向王世充投降。
秦叔宝又为何不肯救?
第一种说法:
秦琼秦叔宝跟单通单雄信根本没啥交情,秦琼根本就不会去替单雄信求情。理由是基本没有史料为证他们关系很好。但是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秦琼和单雄信又不是皇帝,身边也没有一帮史官记载他们的一言一行,这俩人有没有交情,似乎还进不了正史记录范畴。我们可以换句话说:史料中也没有记载秦琼和单雄信不是好兄弟,但却有确凿的史料表明这二人是瓦岗军战友,一个管内马军,一个管外马军,也曾多次并肩作战。
第二种说法:
既然第一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来看第二种说法。这种说法多半来自正史:单雄信被杀的时候,秦琼正在以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的身份镇守长春宫,要知道长春宫并不在长安(西安)而在今天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这俩地方相距二三百里,以唐朝的交通条件,秦琼得到消息再去救单雄信,那已经来不及了——秦琼根本就没想到李渊李世民父子会杀已经投降的单雄信,因为就连王世充在投降前,也得到了李世民“保全性命”的承诺。
第三种说法:
有可能是大家最愿意相信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最靠谱,因为这种说法流传最广——徐老道打错了算盘:徐茂功想保全秦琼和单雄信两个人,结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招失错满盘皆输。单雄信被杀,秦琼很愤怒,从此断了跟徐茂功的往来。这种说法是徐茂功考虑到秦琼太讲义气,一定会拼了性命力保单雄信,而且最后可能跟李渊李世民翻脸。于是徐茂功找了个借口支走了秦琼(押运粮草),然后自己去找李家父子,表示要用自己的全部功勋换取单雄信一条性命,结果筹码不够(当时的徐茂功或者李勣应该算有功有过),而且还被怀疑恃功而骄。求情变成了催命,气得单雄信说:“我就知道你办不成事儿!”不过要说这徐茂功也够倒霉的,本来很是忠义,他对李密忠心,但最后也只能给李密收尸;对单雄信也够义气,但却没保住单雄信性命……
总结:古代的每个朝代都少不了这样的事例,皇帝一人独尊的局面不可能被打破,所以就注定了权力大的王侯将相不会活太久,更何况像单雄信这样的极有可能另辟一派,就更是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