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初三学生要怎么样掌握数学概念呢?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应用程度,决定着初中生的数学成绩。要学好数学,必须抓住主线,在概念这条主线上用功。
一、掌握概念
定义、定理、公式等既然是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准确抽象,那么抽象的过程也就是前人发现和证明的过程。初三学生要重视重涉前人之路的引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教我们如何抽象客观,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应该认认真真地从事发现活动,研究发现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激发求知欲,使心理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
对概念的研究还在于排疑解惑,自己去验证它的正确性。对概念中有疑虑的地方,不妨试试看它究竟是怎样。通过自己验证排疑解惑,记忆就准确了。
二、掌握公式
研究定理、公式的推导是使初中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途径,也是进行证明中计算的思考模具。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方法很多,又都是数学论证的基本方法。尤其要注意研究那些在思路、方法、技巧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定理、公式的推导。研究一个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亚于做几道习题。
定理的证明非常简单,但重要的是,要从证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觉到什么,思考它带来的启示,借鉴它提示的方法与解题技巧,然后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解题中去,就会变得更聪明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往往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课本上一般只介绍一种,给同学们留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把所有的方法都研究之后我们看到:其一,最简单直观的还属教材中的情况;其二,例题和练习题的证题方法和结论往往是论证新问题的依据。
三、深入辨析
“概念学多了,反而有些糊涂”,这是很多初中生的感受。有这种感受并不奇怪,因为数学概念有很多是容易混淆的。从认识论的观点看,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仅靠引入、推导还不够,还要通过辨别、分析来澄清混淆,明确内涵、外延,深化理解。
一些类似的概念,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找到联系与区别,明确它们的从属关系,关键是要抓区别,通过对比,既知道了各概念间的共同属性,又知道了它们各自的不同属性,运用时就再不会糊涂了。定义、定理、公式一般都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其对象间的关系。一个关系式里包含的几个量,虽有固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有唯一固定的形式。对形式进行合理变式,可得到更多的结论。
有些公式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条件变了,则可能导出错误的结论。因此,要正确运用公式,就要弄清条件的来龙去脉。当公式的条件较多时,要弄清这些条件的原因,避免条件间发生交叉错误。数学的概念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记住了,才谈得上计算、运用和论证,否则是不可能有解题能力的。
初三学生学习数学,要注意培养浓厚的兴趣,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