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年间为什么废除府兵制?
唐代府兵制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曾经有效地实行,但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玄宗统治时终于被废除。“府兵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被严重破坏。“府兵制”的经济基础在于均田制,可以保障承担兵役的军户有足够的田地维持家庭生存,并承担被征召参战时须自行承担的兵器和马匹等战争费用,随着唐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兼并不断加快,均田制已无力有效维系,军户兵员入不敷出,再加上户口大量流失,到了玄宗时期,“府兵制”实际上已经无法为朝廷提供足够的军队。
二是唐朝中前期对外急速扩张,边境战争频繁,由于府兵兵员不断减少,无形之中可以轮替的次数减少,府兵被征召作战时间越来越长,这就使得承担兵役的府兵们怨声载道,甚至采取各种不正常手段逃避服兵役。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府兵制”的运转愈发困难直至崩溃,并被朝廷招募的兵员所取代。
三是唐朝府兵政治地位日渐衰落。承南北朝尚武遗风,唐朝初期朝廷对于府兵比较尊重,在政治上常给予优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的政治地位开始降低,甚至到武则天执政时期,番上府兵往往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偏离了“府兵制”设置之初的初衷,这就使得导致许多人以充当府兵为耻辱,争相逃亡寻求新的出路。
在“府兵制”已无法正常运作为朝廷提供兵员的情况下,天宝八年,宰相李林甫上书,禀奏皇帝废除折冲府,“请停上下鱼书”(指敕书、木契、铜鱼,系征发兵马的征物),存在了将近两百年,帮助西魏,北周,隋唐开疆扩土,保家卫国的“府兵制”,最终宣告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更灵活更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募兵制。“府兵制”最终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