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什么?
变法过程:
一、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又惧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开始酝酿变法运动。
二、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令商鞅在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颁布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三、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营造新都,并于公元前349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法,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国家机制变得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进一步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就是一次改革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