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成是大哥,李世民是二哥,为何李元吉会帮李建成而不帮李世民?
建成是太子,是嫡长子,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李建成的个人能力其实很强,虽然未必比李世民强,但是肯定不像李世民描述的那么差。
李世民当皇帝后,数次修改史书,重要的一项修改就是,抹去李建成的各种功绩。
李建成在唐朝史官笔下变得很不堪。
真实历史上应该不是那样。
如果李建成很菜,和李世民相比差出天地来,李渊就不会在继承人问题上纠结了。
比如,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在确定继承人是长子李成器还是李隆基问题上,根本没啥犹豫的选择了李隆基。
李成器也很懂事的表示自己不行,让位给弟弟。
和李世民的逆天功绩比,李隆基还差的多。
但是李渊很犹豫,如果真实的李建成真的和李世民差很多,或者很平庸,大约李渊也就不至于纠结了。
正因为李建成的能力不差,又是嫡长子,废长立幼才没有理由。
李世民功劳很大,江山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可能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出力也不少),李世民争位的意思很明白,到底江山谁属,李渊很苦恼。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唐有都在实行一种奇怪的制度,天子,太子,秦王同时管大唐行政,政出三门,到底听谁的?
听谁的?这是个问题。时间长了,长安官员摸出了一些规律。
谁的律令到的早听谁的。
这恰恰说明,当时长安这三股势力势均力敌。
但是常此下去肯定不行。
后来,李渊大约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皇位还是传给长子李建成。
决心一下,第一件事,就要削弱秦王的势力,这样才能保证太子能够顺利登基。
李渊终于对李世民动手了。
他把李世民的嫡系谋臣房玄龄杜如晦调离秦王府,严令他们不得接近秦王,李渊大约是下了死命令,不许房玄龄杜如晦和李世民来往。
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时,派尉迟恭去请房杜,他们找各种借口不来秦王府,李世民让尉迟恭拿着宝剑找到二人,以死相逼,房杜才来。
李渊又把秦王的亲近武将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调离京城,赶走文臣,调离武将等于砍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下一步大约就要动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