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理念是什么?
所谓的教师职业理念,就是教师的三观——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劳)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最终培养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拳拳击发,猪跑开来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开放性,未来性。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三发展,创新➕实践
面向全体(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原则:发展属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结果:学习属性);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质:时代属性)。
应试vs素质
二、学生观:两独一发展
1.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2. 以人为本——两独一发展: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这是对人主体作用和地位的一种肯定。
3.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切忌拔苗助长),阶段性(各阶段任务不同:小学基础知识概念,中学知识框架,大学人生观),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比如语言发展期,身体发育期),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选择必考
三、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方法
1、教师角色观:
传统教师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以及朋友。
新课改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型教师(和社区相结合,紧密相连)。
2、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群体和个体性的统一性。
3、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德智(知)能人思自我。
扩展资料: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期待把教师从“道德偶像”和“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以一个平等的、有成长经验的人的角色来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
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运用“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扩展资料:
教师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
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执行各项教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学,感受事物、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能的,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