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叶枯病危害极大,大蒜叶枯病怎么防治?
主要损伤叶子或花梗。叶的病害多始于叶梢或叶的其他部位,扩展后表现为不规则或椭圆形的灰白色或灰棕色斑点,其上生黑霉,严重时病叶死亡。花梗容易从患病部位折断,最后在患病部位散在许多小黑粒。损坏严重时不要吸烟。造成大蒜叶枯病的主要原因是菌丝或子囊菌随病残体越冬,第二年从子囊孢子中出来引起初侵染,然后患病部位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该菌株为弱寄生菌株,常伴有霜霉病或紫色斑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措施。及时清除枯叶和花梗。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次,或50%丙可湿性粉剂1500次,64%消毒矾可湿性粉剂500次,50%琥珀酸钠可湿性粉剂500次,60%乙醇铝可湿性粉剂500次,14%铜络合物300次。
大蒜叶枯病的病原是灰树花,属于子囊菌纲,无性阶段是狗尾草,属于半知真菌。两个阶段都能感染大蒜,但无性阶段是主要阶段。分生孢子为灰色或暗黄褐色,单生,卵圆形至卵圆形或宽卵圆形。囊肿呈簇状或散在,球形或扁圆形,并有孔。子囊孢子为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大蒜叶枯病的病原主要通过菌丝或孢囊壳与病原一起越冬。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8℃以下或25℃以上生长受到抑制,34℃以上停止生长。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34℃。
夏季病原菌的菌丝体或孢囊壳存在于患病植物的残体中或田间土壤中。秋季播种大蒜后,囊壳放出子囊孢子,在气流或雨水的作用下在叶片上形成初生侵染,然后形成可在发病部位陆续再侵染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感染是再感染过程中的主要感染。随着温度的降低,越冬期到来,病菌通过菌丝或孢囊壳与病菌一起越冬。
大蒜叶子变黄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蒜烂母期,如果叶子出现一点发黄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叶子在其他时候变黄了,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首先是受精不当。当大蒜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元素时,也会出现黄叶。比如缺氮会导致植株变薄,老叶变黄,叶子变黄,缺钾时叶尖变黄。其次,过量施肥和肥料浓度导致烧苗。还有就是喷洒浓度过大或者喷洒农药错误。当田里的土壤太干时,大蒜缺水,导致叶子失水变黄。当温度高于26℃时,叶子容易变黄。之后还有一些危害,如连作、病虫害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蒜叶变黄。
2、在雨后及时排水,适当浇水,控制田间湿度,避免大蒜耕地处于高湿状态,出现烂根。
3、选用合理的药剂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一般从4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