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说“白马非马”,白马不是马的一种吗?他是不是说错了?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擅长辩论,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自然也深谙此道。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白马非马”。
01、“白马非马”说的来历。有一次,公孙龙从赵国骑着一匹白马进入秦国,结果被守关的士兵拦住了,因为按照当时秦国规定,赵国马匹不能入关。公孙龙不服,说道:“国家只是规定不许马入关,又没有规定白马不许入关。”士兵说:“难道你的白马就不是马吗?”
公孙龙说:“白马是白马,马是马,白马怎么就一定要是马呢?”士兵以为公孙龙说错了,还想和他理论。怎奈公孙龙巧舌如簧,士兵根本就说不过他。经过一番辩论,士兵只得认输,将公孙龙和他的白马放进关。
02、公孙龙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根据公孙龙的论述,首先,马只是一个概念,即马的形体。而白马却包括两个概念,即“白”和“马”。白是一种颜色,马是一种形体。所以,白马的概念包括了一种颜色,又包括了一种形体,这与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既然存在这样的内涵差异,那么白马自然就不是马。
其次,如果要找马,那么黑马、黄马都可以算是马;但是如果找白马,那么黑马、黄马就不能算是白马。可见,马的范围与白马的范围并不一样。于是,马与白马的外延又有了区别。
既然马与白马的内涵与外延都不相同,那么白马怎么会是马呢?公孙龙的这套理论,在逻辑上可以进行论证,而公孙龙本人又擅长辩论,所以,尽管许多人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却无法将他驳倒,包括孔子的后人孔穿,也被他驳得哑口无言。
总结:其实,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虽然在逻辑上可以讲通,但他只抓住了事物的区别,并进行了夸大,故意忽略了事物间的联系,实际上是一种诡辩。因此,名家便具有了诡辩的色彩。这种诡辩虽然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却对人们思辨性的提高大有好处,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