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想除掉刘伯温,他却用1个字保住性命,你能猜出是啥字吗?
在古代有着许许多多神机妙算的军师,但是要说最为著名的,一个便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元末明初的刘伯温了。民间常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由此可见在许多人的心中,刘基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诸葛亮,毕竟刘基协助了朱元璋登上皇位,这是诸葛亮不曾做到的。
刘伯温,原名刘基,1311生于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刘伯温的成才和他从小展现的天赋有关,刘伯温天资聪颖,不仅阅读速度极快,而且过目不忘。年仅12岁便考中秀才了,因此乡里乡外全都称刘基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府学读书,后师从郑复初学程朱理学,在接受正统儒家教育的同时,刘伯温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都曾潜心钻研,这也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伯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就算你真的考中了也不一定就会有官做。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伯温便考中了进士,但是因为战乱在家闲居三年,后来以进士的身份被封了个县令。刘伯温当了几年官后便隐退了,隐居家乡浙江青田以待时变。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恭恭敬敬的把刘伯温请到了应天府,委命刘伯温为自己的首席谋士。而刘伯温也以当时的形式为朱元璋设定了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侧脸,朱元璋当即采纳了,并逐个攻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敌对势力。
至正二十七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称帝。没想到居功至伟的刘伯温只被封了一个“诚意伯”,官职也不过相当于副部级的御史中丞。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伯温官职的大小且不是说,因卷入胡惟庸的党派相争,胡惟庸多次上书向朱元璋进谏谗言诬陷刘伯温。
朱元璋对于刘伯温原本就很不放心了,再加上胡惟庸的煽风点火,于是乎当即下旨要除掉刘伯温。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正准备兴师问罪,而刘伯温恰好又迟到了。因此朱元璋借题发挥,当即指问刘伯温因何迟到。刘伯温说自己有一个字不会写故而姗姗来迟。
朱元璋也很好奇,居然有刘伯温还不会写的字,于是问道什么字?刘伯温说“区区赦字耳!”,朱元璋顿时觉得显摆自己有文化的时候到了,这个字他虽然不常写,但还是会写的。于是写挥笔写下并命人递给了刘伯温,没想到刘伯温当即扣头说道:“谢陛下赦免臣之罪过”。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刘伯温给自己下套了。不过君无戏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朱元璋也不好再问罪于刘伯温了。后来刘伯温主动的辞去了所有职务归隐老家青田,不在过问世事。不过刘伯温虽然逃过了这一劫,最后还是没能逃过朱元璋的毒手。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连刘伯温这样的大智者也莫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