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2级地震分别效果会怎样?
中国把地震烈度分成了12度。
1.度;无损坏,无感觉。
2.度;无损坏,基本无感觉。
3.度;无损坏,有载重车驶过的感觉,悬挂物微摇。
4.度;无损坏,多数人有感觉,悬挂物轻摇。
5.度;无损坏,所有人有感觉,悬挂物明显摇摆。
6.度;房屋有损坏,很差的房子破坏。人行动不稳,物品坠落,家具移动。
7.度;房屋大多损坏,少数破坏,也有倾倒。发生陡坎滑坡。人从室内仓皇逃出,悬挂物强烈摇摆。
8.度;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地上有裂缝,常发生相当大的土石散落、滑坡和山崩,人很难站得住;家具移动,并有一部分翻倒。
9.度;房屋许多倾倒,道路上有裂缝。有时路基毁坏。地上裂缝很多,宽达10厘米以上,很多滑坡和土石散落、山崩;房屋倒塌,造成人畜伤亡。
10.度;大多数房屋倾倒,地上裂缝宽几十厘米,个别情况下达1米以上。山区和岸边的悬崖崩塌,房屋倒塌,造成人畜死伤。
11.度; 房屋普遍毁坏,路基和土堤等大段毁坏,大段铁轨弯曲;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地面形成许多宽大裂缝,大规模的滑坡、裂缝和崩塌,地表产生大量垂直和水平断裂;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剧烈变化。由于房屋倒塌,压死大量人畜。
12.度;广大地区内房屋建筑设施普遍毁坏,广大地区内地形有剧烈的变化;由于江河湖海涌浪及山区内崩塌和土石散落的影响,人和动、植物遭到毁灭性破坏 。
地震烈度是用来反映地震时对地面和建筑物影响程度的一个概念。是指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同样是7.8级的地震,震源在地下深处,其破坏力就小,震源距离地表近,其破坏力就大。从平面距离看,距离震中远的地方,破坏力就小,距离震中近的地方,破坏力就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远近不同的位置却有不同的烈度。
在汶川可能是9度,在西安可能是6度,到了北京就是4度了。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建筑物等受到的破坏程度确定的。
1.度;无损坏,无感觉。
2.度;无损坏,基本无感觉。
3.度;无损坏,有载重车驶过的感觉,悬挂物微摇。
4.度;无损坏,多数人有感觉,悬挂物轻摇。
5.度;无损坏,所有人有感觉,悬挂物明显摇摆。
6.度;房屋有损坏,很差的房子破坏。人行动不稳,物品坠落,家具移动。
7.度;房屋大多损坏,少数破坏,也有倾倒。发生陡坎滑坡。人从室内仓皇逃出,悬挂物强烈摇摆。
8.度;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地上有裂缝,常发生相当大的土石散落、滑坡和山崩,人很难站得住;家具移动,并有一部分翻倒。
9.度;房屋许多倾倒,道路上有裂缝。有时路基毁坏。地上裂缝很多,宽达10厘米以上,很多滑坡和土石散落、山崩;房屋倒塌,造成人畜伤亡。
10.度;大多数房屋倾倒,地上裂缝宽几十厘米,个别情况下达1米以上。山区和岸边的悬崖崩塌,房屋倒塌,造成人畜死伤。
11.度; 房屋普遍毁坏,路基和土堤等大段毁坏,大段铁轨弯曲;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地面形成许多宽大裂缝,大规模的滑坡、裂缝和崩塌,地表产生大量垂直和水平断裂;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剧烈变化。由于房屋倒塌,压死大量人畜。
12.度;广大地区内房屋建筑设施普遍毁坏,广大地区内地形有剧烈的变化;由于江河湖海涌浪及山区内崩塌和土石散落的影响,人和动、植物遭到毁灭性破坏 。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1至12级地震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1-12的烈度,下面介绍一些地震相关分级的知识:不论地震是何种原因所造成,其发生过程都会释放能量,而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共分为9级,每一级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差32倍。
当然对于人类来说地震的危害程度不能光看震级,还得看烈度,所谓烈度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的影响(地面破坏程度)大小,共分为12级,同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值,不同地区的烈度不同。
1、1度无感。
2、2度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3、3度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微动。
4、4度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门、窗作响、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5、5度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6、6度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墙体出现裂缝,檐瓦掉落,少数屋顶烟囱裂缝;掉落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有的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7、7度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轻度破坏;房屋局部破坏,开裂,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地上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
8、8度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房屋中等破坏,需要修复才能使用;干硬土上亦出现裂缝,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树梢折断;房屋破坏导致人畜伤亡。
9、9度行动的人摔倒,建筑结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基岩可能出现裂缝、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
10、10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大多数倒塌、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11、11度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12、12度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一共12个级别,程度对应如下: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级数是里氏地震规模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
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
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1至12级地震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1-12的烈度,下面介绍一些地震相关分级的知识:
不论地震是何种原因所造成,其发生过程都会释放能量,而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共分为9级,每一级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差32倍。
零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6.3×10^4焦耳,约是0.015千克TNT当量;
一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2.0×10^6焦耳,约是0.477千克TNT当量;
二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6.3×10^7焦耳,约是15千克TNT当量;
三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2.0×10^9焦耳,约是477千克TNT当量;
四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6.3×10^10焦耳,约是15吨TNT当量;
五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2.0×10^12焦耳,约是477吨TNT当量;
六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6.3×10^13焦耳,约是1.5万吨TNT当量;
七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2.0×10^15焦耳,约是47.7万吨TNT当量;
八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6.3×10^16焦耳,约是1500万吨TNT当量;
九级地震释放能量约是2.0×10^18焦耳,约是4.77亿吨TNT当量。
当然对于人类来说地震的危害程度不能光看震级,还得看烈度,所谓烈度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的影响(地面破坏程度)大小,共分为12级,同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值,不同地区的烈度不同。
1度、无感、2度、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3度、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微动。
4度、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门、窗作响、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5度、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6度、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墙体出现裂缝,檐瓦掉落,少数屋顶烟囱裂缝;掉落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有的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7度、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轻度破坏;房屋局部破坏,开裂,、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地上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
8度、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房屋中等破坏,、需要修复才能使用;干硬土上亦出现裂缝,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树梢折断;房屋破坏导致人畜伤亡。
9度、行动的人摔倒,建筑结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基岩可能出现裂缝、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
10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大多数倒塌、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11度、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12度、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地震成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震级数、百度百科——地震震级、百度百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