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人民的名义》中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作为10年来重现屏幕的反腐作品,《人民的名义》一经亮相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看了前几集,个人认为是一个好作品。情节虽然缺乏紧凑,但毕竟每两集中都会留下一个悬念,令人产生追剧的冲动。比如向丁副市长通风报信的是谁?陈海被谁谋杀?剧中人物丰满,真实反映官场生态,高书记、李书记、祁厅长、季检察长、反贪局长、老检察长等性格鲜明,贪官的嘴脸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群众围攻假警车,完全可以安排更多的群演,配以激烈的动作,比如对警车敲打、拍打、叫骂等等。可剧中镜头里只有20多个群演,围着警车一动不动,象僵尸一样,太假了。 群体性事件拍得太假,不激烈,就影响了达康书记、同伟厅长一帮人赶赴现场处置的那种紧急、紧迫、危急的效果。
首先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剧。败笔主要出现在剧情走向和人物角色刻画问题。剧情走向明显可以感觉到前期来看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紧扣主题。至剧中后期明显感觉到剧中人物表现乏力和剧情安排问题。
较为明显的反派人物的性格刻画高育良、祁同伟。这两个角色个人非常喜欢,主创在这两个身上提供的戏份较多完整的展现了人物性格、以及缘由,剧情冲突明显。比较喜欢,而对于其他角色可能不甚完整,在剧情后期对于李达康、的刻画明显减少导致剧情对于这个与之对比的高育良展现较多,个人认为可以适当提高李达康等戏份增加剧情冲突进行深度刻画以达到多时间线使剧情安排紧凑与之主要任务对比达到强烈的剧情冲突。唯一的败笔,就是对工厂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拍摄上,摆拍、应付的痕迹太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