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那么多,战俘都是如何处理的?
春秋初期,还是比较讲究规矩的,双方列好阵势,各派一员上前单挑,失败的一方自然是夹着尾巴逃跑了,而且“穷寇莫追”,人家都示弱了,你还继续追就不地道了。比如有次晋楚打仗,晋军逃跑,有个家伙的车轮掉了,楚国人帮着修好,然后继续追。宋襄公和楚国打架也是,非要等人家准备好才开战,这不是他傻,这叫守规矩。那个时候,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上战场的,奴隶其实就像观众一样,看他们打,忙的时候端茶倒水,做点后勤工作。毕竟,那个时候,奴隶根本就买不起盔甲,更不要说马匹战车了。
所以能上战场的,基本都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交战双方也不往死里打,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次胜了,下次败了呢?所以都不下死手,心里都有这个默契。即便是被抓到了,你就撒丫子赶快跑出五十步开外吧,那样就安全了。后来,有人就觉得这样玩没什么意思了,毕竟就像小孩过家家,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上的好处。就开始破坏规矩了。
于是,战争变成了抢人。那些战俘便被胜利一方押解回国内,就地安置土地。这个是最悲催的,也是最无奈的,肇始于战国时期。一般来说,作为胜利的一方,对待自觉主动投降的俘虏都是采取宽容的态度,予以优待。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之下,也会有例外。
比如,在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交兵,赵国失败之后被俘虏了将近40多万人,当时的将军白起采取了一个非常残忍的政策,就是将俘虏全部活埋。虽然说战争本身就是很残酷的,胜利之后怎样去处理战败者也是他们自己的自由,但从人道主义来讲,这确实是不太人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