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深山的诗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关于幽居的诗句
关于幽居的诗句 1.描写冬天的诗句——《幽居冬暮》
幽居冬暮
作者: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幽居冬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概括作者一生受挫、晚年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颔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颈联照应诗题,并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尾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全诗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格,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却真实具体地表达当时当地的感受与心情。
2.《题李凝幽居》的诗句
一、《题李凝幽居》最后敲定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作品简介:《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3、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有《长江集》。
4、诗中典故: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3.《题李凝幽居》的诗句是什么
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作者: 加入日期:08-04-02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本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语言质朴,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4.题李凝幽居诗句
1.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 注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池边:亦作“池中”。
⑷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⑸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⑹去:离开。
⑺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3.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5.幽居初夏古诗
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 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
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赠哀愁(以乐景写哀情)。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6.题李凝幽居全诗
作者: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言:指期约;不负言:决不食言。 ③.题:写。
幽居:僻静的居所。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作者)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
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再来拜访,决不食言。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
全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应不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得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骚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共同归隐的约定。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关于幽居的诗句 1.描写冬天的诗句——《幽居冬暮》
幽居冬暮
作者: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幽居冬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概括作者一生受挫、晚年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颔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颈联照应诗题,并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尾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全诗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格,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却真实具体地表达当时当地的感受与心情。
2.《题李凝幽居》的诗句
一、《题李凝幽居》最后敲定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作品简介:《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3、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有《长江集》。
4、诗中典故: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3.《题李凝幽居》的诗句是什么
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作者: 加入日期:08-04-02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本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语言质朴,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4.题李凝幽居诗句
1.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 注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池边:亦作“池中”。
⑷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⑸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⑹去:离开。
⑺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3.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5.幽居初夏古诗
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 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
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赠哀愁(以乐景写哀情)。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6.题李凝幽居全诗
作者: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言:指期约;不负言:决不食言。 ③.题:写。
幽居:僻静的居所。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作者)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
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再来拜访,决不食言。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
全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应不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得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骚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共同归隐的约定。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