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前天和闺蜜聊天时,她突然发了这么一个消息。
原来,闺蜜听说她的一个小学同学得了抑郁症在闹自杀,才如此感叹。
那个同学曾经是个听话懂事,从来不用父母操心的乖女儿。
小时候的她,每天早晨会自己起床,然后关掉闹钟喊弟弟起床。
每天晚上,她会辅导弟弟完成作业。
上下学总是很准时,从来不会迟到早退,也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没想到,如此懂事的女孩,有一天会出现心理问题,并且在医生的开导治疗下才知是因为从小懂事留下的后遗症。
看着闺蜜的消息,想起电视剧《想见你》中的陈韵如。
她也是这样一个乖孩子,每天照顾晚归的妈妈,叫任性的弟弟起床,做着出名的“校规达人”。
可她却过的一点也不开心,不止一次想过..。
她在日记里写到,拼命去发光,想要别人发现自己,最后等待的还是坠落。
那些孩子本该在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早早变得乖巧、懂事,处处为人着想,内心却有着太多的苦涩,是不是真的会在长大后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那句话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乖,可我没有了自己
我们总以为,孩子乖是好事,让人省心。
可我们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是乖,可是他没有了真实的自己。
日本的一个模特绫乃,她今年26岁,是一位单亲妈妈。
她身为模特,却更多地在拍平面照,即使有电视和杂志的邀约,也都推掉了,因为她害怕和人接触。
她站在人前,会呼吸困难,止不住的颤抖,甚至身体会僵硬,更严重的时候还会晕倒,这些使得她不得不拒绝很多的工作机会。
她有这样的症状,是因为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
在摄影师面前,她特别潇洒,完全看不到是一个“病人”。
而绫乃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病症和她小时候的经历脱不了关系。
孩童时期的绫乃,十分地听父母的话,从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父母还经常给她施加压力,但她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不断回应他们的期望。
确实,她是变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可她乖的背后,却写尽了童年的心酸,她为了讨好父母,忽视了自己,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和乖,却没看到冰山之下,孩子有多无奈。
等到绫乃读了高中后,她变得听不进去家人的话语,渐渐地和父母产生了隔阂,更在交了男朋友后,改变了她的人生
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在《萨提亚转化式家庭治疗》一书中指出:
“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
在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这便是讨好。”
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爱,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就会变成一个讨好型的人。
孩子的委曲求全只是为了换取爱,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乖就行了,但内心却有一个声音在叫嚣着“我要做自己”。
于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变了,不再乖巧,不再懂事。
然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感觉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问题越多。”
前天和闺蜜聊天时,她突然发了这么一个消息。
原来,闺蜜听说她的一个小学同学得了抑郁症在闹自杀,才如此感叹。
那个同学曾经是个听话懂事,从来不用父母操心的乖女儿。
小时候的她,每天早晨会自己起床,然后关掉闹钟喊弟弟起床。
每天晚上,她会辅导弟弟完成作业。
上下学总是很准时,从来不会迟到早退,也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没想到,如此懂事的女孩,有一天会出现心理问题,并且在医生的开导治疗下才知是因为从小懂事留下的后遗症。
看着闺蜜的消息,想起电视剧《想见你》中的陈韵如。
她也是这样一个乖孩子,每天照顾晚归的妈妈,叫任性的弟弟起床,做着出名的“校规达人”。
可她却过的一点也不开心,不止一次想过..。
她在日记里写到,拼命去发光,想要别人发现自己,最后等待的还是坠落。
那些孩子本该在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早早变得乖巧、懂事,处处为人着想,内心却有着太多的苦涩,是不是真的会在长大后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那句话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乖,可我没有了自己
我们总以为,孩子乖是好事,让人省心。
可我们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是乖,可是他没有了真实的自己。
日本的一个模特绫乃,她今年26岁,是一位单亲妈妈。
她身为模特,却更多地在拍平面照,即使有电视和杂志的邀约,也都推掉了,因为她害怕和人接触。
她站在人前,会呼吸困难,止不住的颤抖,甚至身体会僵硬,更严重的时候还会晕倒,这些使得她不得不拒绝很多的工作机会。
她有这样的症状,是因为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
在摄影师面前,她特别潇洒,完全看不到是一个“病人”。
而绫乃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病症和她小时候的经历脱不了关系。
孩童时期的绫乃,十分地听父母的话,从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父母还经常给她施加压力,但她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不断回应他们的期望。
确实,她是变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可她乖的背后,却写尽了童年的心酸,她为了讨好父母,忽视了自己,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和乖,却没看到冰山之下,孩子有多无奈。
等到绫乃读了高中后,她变得听不进去家人的话语,渐渐地和父母产生了隔阂,更在交了男朋友后,改变了她的人生
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在《萨提亚转化式家庭治疗》一书中指出:
“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
在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这便是讨好。”
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爱,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就会变成一个讨好型的人。
孩子的委曲求全只是为了换取爱,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乖就行了,但内心却有一个声音在叫嚣着“我要做自己”。
于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变了,不再乖巧,不再懂事。
然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乖孩子缺乏主见。家长为什么会要求孩子乖,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孩子好,不想让他们变成一个被人讨厌的坏孩子,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少操点心,不用整天这么费心思。尤其是当孩子和父母的想法有冲突时,如果你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他们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也很难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3、懂事的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情绪。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是对懂事的孩子来说,即便再想吃糖,他们也不敢哭。只因为,一旦哭了,他们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熊孩子只要偶尔做一件暖心的事就能让所有人都夸赞,可懂事的孩子一旦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却会让全世界的人失望。

“乖孩子”其实是很容易落后于其他人,很多乖孩子在毕业后,总是会按照父母安排好的路线发展,很多年过去后,“乖孩子”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层不变,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惊喜。反而那些“不乖的孩子”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深以为然!
我们的父辈,几乎无一例外地对于教养出“非常懂事”的孩子,有着深深的执念。而这一教育理念也在本届父母中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承。
那么,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都是什么样子?
1、懂事=听话
不接受反驳,你只需回想一下,父母及长辈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什么?
“乖,听话!
“你要是有姐姐一半听话,我就省心了!”
“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想气死我吗?”
……
无需赘言,显而易见,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但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听话,听你的一定对吗?)
2、懂事=不任性、特别善解人意
什么是善解人意呢?
那一定是时刻关照别人的感受,甚至能为了顾全大局、体贴别人而愿意舍弃自己的某些利益,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与需求,不使小性子,不让大人为难。
3、懂事=自律
不需要大人检查和要求,第一时间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
“懂事”还意味着什么?
或许不同的父母由于关注点不同,对“懂事”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总而言之就是:不让人操心、不给人添麻烦、特别省事。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
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