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老中医常用的中药:黄芪、人参、白术特效中药,你真得会用吗
一些中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疗效卓著,应用广泛。所以精选部分中药,进行详细讲解,以其为代表,剖析用法。
一、补气良将——黄芪
黄芪临床应用的范围广泛,是补气的首选药 。
据经方家:黄煌教授的中国名老中医的中药使用统计分析,黄芪使用量排行第一
1. 脾气虚证
善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善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
2. 肺气虚证
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 气虚、表虚所致的自汗
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药同用,如牡蛎散。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4. 气血亏虚
本品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与当归同用,如当归补血汤。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常配当归、人参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
5. 中风后遗症
用于气虚血滞不行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同用,如补阳还五汤。
6. 风寒湿痹
人参 常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
经方之黄芪使用需要参考《神农本草经》
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名医别录》 无毒。主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止渴,腹痛泻利,益气,利阴气。
黄芪的药势:
祛风散寒、排脓(湿)止痛、
益卫温胃、补虚起废
黄芪——桂枝
温养营卫、调和寒热、升阳解表、散寒除湿
二、大补元气——人参等参类
只要是脏腑气虚的都可以用。因产地与炮制不同,人参有高丽参、东北参、红参、别直参等品种,功效基本相同,作用力有所区分。由于人参价格较贵,产量有限,临床上经常以党参代之,药力稍弱,其用量10~30g,故对于危重病人还是用人参较好。 诸参分析: 西洋参与人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
1. 元气虚脱证
本品能大补元气,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危重症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常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药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
2. 肺脾心肾气虚证
本药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 本药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药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药配伍,如归脾汤。
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 本药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本药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 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气阴两脱者。
二药皆能补脾肺之气,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
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党参与人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人参,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兼有补血之功。 痿,则常与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药配伍
3. 热病气虚津伤
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伤津,而且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
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较常用。 此外,本药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要注意的是参类药不宜与藜芦同用。
三、补气健脾——白术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
白术是补脾胃必备之药。
1. 脾气虚证
本药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如果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往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既善长于补气以复脾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等品同用,如四君子汤。治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与温阳化气、利水渗湿药配伍,如苓桂术甘汤。治脾虚水肿,可与茯苓、桂枝等药同用。治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与健脾燥湿药同用。 白术饮片
2. 气虚自汗
白术与苍术,古时不分,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 本药善治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之品配伍,以固表御邪,如玉屏风散。
3. 脾虚胎动不安 本药还能益气安胎。
用于脾虚胎儿失养者,本品可补气健脾,促进水谷运化以养胎,与人参、阿胶等补益气血药配伍。治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本药可补气健脾燥湿,宜与人参、茯苓、陈皮等补气健脾除湿药配伍。治脾虚妊娠水肿,本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利水消肿,亦常与健脾利水药配伍使用。 白术 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