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去的地方更重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其实早就想跟朋友们分享我和图书馆的故事,迟迟未动笔的原因很多,除了这段故事太长,涉及人事太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在不知从哪讲起。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回到了大三。我匆匆忙忙跑去参加图书馆助理的换届会议。刚刚进门,就看到无数张熟悉的面孔散落在陌生的人堆中,眼里有惊喜的,也有疑惑的。反正有无数双眼睛就那样直勾勾地盯着你。最后是基智打破了沉默,指着我向新助理介绍:这位就是你们平时老问的云足师兄,也是在班表上留下那句话的主人……
醒来后,发了一会儿呆,决定闭门不出,写一写我在图书馆的故事,写一写那些可爱的人。这一次,我不再纠结该从哪谈起,就这个梦开始吧,就从梦里没有显现出来的那句话开始吧。
“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去的地方更重要!”
——时隔很久,回想这句话的心情依然复杂。感觉很奇妙,像在陌生的城市里遇见多年不见的友人。实际上,即使从退出图书馆算起,看到这句话的次数也很频繁。每一次看到或听到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那种感觉,从没在一个集体中找到归属感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如果这些人觉得云淡风轻,觉得煽情做作,自然可以理解。
2015年的4月1日,一个很多人曾期盼早点到来,彼时又恨不得它晚点抵达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被定格在漫漫长生的某一个坐标里。那是我们告别图书馆前的最后一个记忆。如果没有人提及,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再记起。我也只是记得当时晓梅在朋友圈的那句话:
最后一个班,图书馆前响起落花流水……
很多助理在下面评论,言语幽默调侃,还是大家熟悉的腔调,不知道为什么,我分明感受了到手机的另一边,是不愿表现出来的依恋和惆怅。至今,我都没去研究那天落的是什么花,流的是哪路水,只依稀记得,那几天,朋友圈都不约而同唏嘘慨叹。每一个曾经真心在图书馆留下脚步的人心里都很清楚,我们肯定还会回到这里,只是到时候的心情肯定不再一样。相同的感伤,类似的矫情,像是早年约好的最后一场祭奠。
在很多人眼里,图书馆只是一个地方。在我们心中,它早已成为一个标签。它的背面,是我们告别学生时代之前,所有人的哭哭笑笑。
换届当天,我没有到场。尽管按理来讲,身为组长的我,必须到场进行最后一次致谢。可是一种莫名的恐惧让我选择了逃离,好在图书馆的师弟师妹大都了解我的性情,也包容我的任性。
不曾想,一年后的今天,最后的缺席会以一场梦的形式来弥补。依照佛洛依德的观点,梦是对不能如愿的满足。有时候会想,如果再回到那天,我会不会不顾一切地弥补那个空白?
这样的问题好像没太多意义,只是这样的思考让我想起了志毅、新榕和艺康,想起那时候在后门吃烤鱼的场景。那晚的鱼是什么味道,早已忘记;啤酒是不是比往常更易醉,也早已模糊不清;他们几个人的心情如何,我从没问起;唯一记得的是那晚我醉了。说不清是心情易醉,还是酒量不行。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回到了大三。我匆匆忙忙跑去参加图书馆助理的换届会议。刚刚进门,就看到无数张熟悉的面孔散落在陌生的人堆中,眼里有惊喜的,也有疑惑的。反正有无数双眼睛就那样直勾勾地盯着你。最后是基智打破了沉默,指着我向新助理介绍:这位就是你们平时老问的云足师兄,也是在班表上留下那句话的主人……
醒来后,发了一会儿呆,决定闭门不出,写一写我在图书馆的故事,写一写那些可爱的人。这一次,我不再纠结该从哪谈起,就这个梦开始吧,就从梦里没有显现出来的那句话开始吧。
“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去的地方更重要!”
——时隔很久,回想这句话的心情依然复杂。感觉很奇妙,像在陌生的城市里遇见多年不见的友人。实际上,即使从退出图书馆算起,看到这句话的次数也很频繁。每一次看到或听到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那种感觉,从没在一个集体中找到归属感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如果这些人觉得云淡风轻,觉得煽情做作,自然可以理解。
2015年的4月1日,一个很多人曾期盼早点到来,彼时又恨不得它晚点抵达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被定格在漫漫长生的某一个坐标里。那是我们告别图书馆前的最后一个记忆。如果没有人提及,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再记起。我也只是记得当时晓梅在朋友圈的那句话:
最后一个班,图书馆前响起落花流水……
很多助理在下面评论,言语幽默调侃,还是大家熟悉的腔调,不知道为什么,我分明感受了到手机的另一边,是不愿表现出来的依恋和惆怅。至今,我都没去研究那天落的是什么花,流的是哪路水,只依稀记得,那几天,朋友圈都不约而同唏嘘慨叹。每一个曾经真心在图书馆留下脚步的人心里都很清楚,我们肯定还会回到这里,只是到时候的心情肯定不再一样。相同的感伤,类似的矫情,像是早年约好的最后一场祭奠。
在很多人眼里,图书馆只是一个地方。在我们心中,它早已成为一个标签。它的背面,是我们告别学生时代之前,所有人的哭哭笑笑。
换届当天,我没有到场。尽管按理来讲,身为组长的我,必须到场进行最后一次致谢。可是一种莫名的恐惧让我选择了逃离,好在图书馆的师弟师妹大都了解我的性情,也包容我的任性。
不曾想,一年后的今天,最后的缺席会以一场梦的形式来弥补。依照佛洛依德的观点,梦是对不能如愿的满足。有时候会想,如果再回到那天,我会不会不顾一切地弥补那个空白?
这样的问题好像没太多意义,只是这样的思考让我想起了志毅、新榕和艺康,想起那时候在后门吃烤鱼的场景。那晚的鱼是什么味道,早已忘记;啤酒是不是比往常更易醉,也早已模糊不清;他们几个人的心情如何,我从没问起;唯一记得的是那晚我醉了。说不清是心情易醉,还是酒量不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