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男女主分手的真正原因
展开全部
在最近有一部比较火的电影《前任3》中,男女主角刚开始的恩爱并没有持续到最后,反而是因为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的争吵,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而让曾经的挚爱投入了别人的怀抱。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彼此之间为了面子而绷着不让自己主动联系,谁主动谁就输了,这其实是固定式思维的一种表现——如果需要为其付出努力,说明他注定不属于你。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件事你需要通过努力去实现,那说明你对这件事根本不擅长。曾经拥有的就会一直拥有,因为不管是天赋还是能力那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呢,就算曾经共患难,那也是需要努力去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这样才能进行正常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期望和想法。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提出固定式思维这个概念,固定式思维不止影响自我成长,还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因为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
作为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的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通过各种案例讲解了在体育、经营、人际关系、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不同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在开始阅读之前,先来个小测试,对于下面的几个问题,如果你觉得特别符合你的打6分,特别不符合的打1分,跟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程度给自己打分;
你的分数有多少呢?如果在9分以下,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个人能力发展的,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你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提升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你刚开始做的怎么样,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你都会通过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
如果在9分以上,其实你还是你,也不会掉多大的肉,但你的思维方式可能就需要像练肌肉那样进行训练了,因为那是不怎么成熟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
固定思维模式者通常希望在进行任何学习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动展现。能力基本靠天赋,归根结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没有,那就是没有。固定思维模式者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在我们婴儿时代,我们呱呱落地之后,我们要学习走路还有说话,我们那个时候并不会在意我们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不会担心走路摔倒或者说话不清晰而感到丢脸,我们会一直努力前行。然而,固定式思维会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消失殆尽,开始对挑战产生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于是拒绝尝试新的学习,固定式思维的孩子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永远是成功的。
于是,当他在学校取得一次好成绩的时候,很高兴的拿着成绩单来向父母来展示:“爸爸妈妈,这次我得了我们全班的第一名!”此时爸爸妈妈的回应呢?也许就是这样的:“哇,乖孩子,你真的太聪明啦!”这句话在固定式思维模式里的理解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一个,我比他们都聪明。于是在班级同学面前便有了很强的优越感,他为了保持这个优越感而不去尝试新鲜的活动,比如在课间活动的游戏中,担心没有别的小朋友反应快而撼动了自己最聪明这个地位,所以他就少了与其他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假如下一次考试失利没能拿到第一名,这就会让他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不再是最聪明的一个,原来别人比他更聪明,从而给自己定义成“笨蛋“,导致成绩越来越不好,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固定式思维容易让人把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为一种身份,也就是本来只是失败了,转变成了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也说明了固定式思维的人更容易对人和事形成评判的观点,从而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的一次经历,正是因为我的固定式思维,一代文豪就这么扼杀在高中校园里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学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会在同一年级设定”尖子班“和普通班,当时我们隔壁班时所谓的“尖子班”,而我所在的班级就是普通班,与其他普通班不同之处是我们与尖子班拥有相同的老师。有一次模拟考试,我的作文分数得了52分,当时是我写作文以来的最高分了。在语文课上,我那位语文老师就发话了,隔壁班有一半的人作文分数达到了50分以上,而我们这个班,好像一个都没有吧,几乎大部分人都在30-40分之间吧?这个时候我同桌看到我的试卷之后很踊跃的跟老师汇报到:“老师,他得了52分。”我那同桌满脸自豪的指着我,那感觉就像他自己得了那么多分一样。我当时还蛮不好意思的看着老师,期待着能给点夸奖和鼓励什么的,结果换来一句:“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啊!你都能得这么高的分数?”满脸的期待变成了火辣辣的尴尬。
也就因为当时老师的评价,让我觉得得高分只是运气,而不是自己真的有实力,从而给自己定性为不适合写东西。这种锅自己都心甘情愿的背起来了,现在是钱禁锢了我的想象力,当初应该是固定式思维模式固定住了我所有的想象力。现在想想,我都没有真正考虑到我作文得分明明是老师给的,她都没觉得尴尬,我凭啥要尴尬,如果说分数真的很不可思议,那当初改试卷的时候,老师脑子进水了?咳咳,我又开始责怪人了,明明是自己没有底气,没有从这件事中吸取经验。
这也说明了一个特性,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而会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去责备他人或者去找借口。
既然有固定式思维,那肯定有相对应的不固定思维咯,这里叫做成长型思维,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仅仅寻求挑战,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成长空间就越大。可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学习成长的过程,而非最后达到的那个状态。
针对于上面两种情况我们来说一说,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固定式思维模式呢,那就需要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家长来影响和促进孩子,就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孩子拿出第一名的成绩单来博取你的称赞时,这个时候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家长则会去鼓励他:“你为这个第一名付出了很多努力,肯定超过了其他的小朋友。”而不是去单纯的夸奖他比较聪明,这样才会让他觉得他所得到的成绩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而换来的,其他小朋友如果比他努力的话,也会拿到第一名,所以为了保持自己的第一名的成绩,自己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行。
当年高中的时候,虽然我是固定式思维,但我还是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英语老师,因为当年她是刚大学毕业,我们是她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尽管我们班作为全年级所有科目都倒数第一的成绩被其他老师定性为史上最差班级,让她有点压力,但她并没有对我们产生什么偏见,她对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态度,包括对她自己也一样,我们都是可以通过学习一起成长的,我们收获课本知识,她收获教学能力。在这样的态度影响下,唯独英语在她的带领下从倒数第一走向了年级第二的成绩。并不是她的教学水平比其他老师强,而是因为她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有相应的收获。
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在经历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也会感到痛苦,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两种思维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在不同的领域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某一种领域里,人们是哪一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的表现。
如何让自己可以终身成长呢?也就是说如何培养自己从固定式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呢?在固定式思维模式的人眼里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世上只有单纯的固定式思维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呢,根据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思考呢,通过努力是可以让思维模式转变的,争取让成长型思维模式在更多的领域帮助自己成长。当然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思维模式的改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如下:
第一步: 接受 ,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接受固定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步: 观察 ,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思维模式?
第三步: 命名 ,给这个固定思维模式取个名字;
第四步: 教育 ,他有了自己的名字,你就可以教育他: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但我要尝试一下新的方式。
一旦开始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就意味着从评判与被评判的关系转变成了学习与帮助学习的关系。
我们有句老话这样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终身学习与终身成长不同,终身学习则只是在行动上让你不断的学习,至于你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跟成长有没有关系那就不一定了。
终身成长是在思维方面让你有个转变,有了成长型思维就会让你付诸可以让自身成长的行动中,这个行动就包括终身学习。
再回到开篇提到的《前任3》里面男女主角分手的情况,他们误以为前期的恋爱有了足够的感情资本,就不需要努力了,这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更应该说“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地为双方的关系而努力”。由此可知,找对象,一定得找成长型思维的人。
六子的书房,成长的课堂!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动动小手点个喜欢吧!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彼此之间为了面子而绷着不让自己主动联系,谁主动谁就输了,这其实是固定式思维的一种表现——如果需要为其付出努力,说明他注定不属于你。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件事你需要通过努力去实现,那说明你对这件事根本不擅长。曾经拥有的就会一直拥有,因为不管是天赋还是能力那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呢,就算曾经共患难,那也是需要努力去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这样才能进行正常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期望和想法。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提出固定式思维这个概念,固定式思维不止影响自我成长,还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因为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
作为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的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通过各种案例讲解了在体育、经营、人际关系、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不同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在开始阅读之前,先来个小测试,对于下面的几个问题,如果你觉得特别符合你的打6分,特别不符合的打1分,跟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程度给自己打分;
你的分数有多少呢?如果在9分以下,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个人能力发展的,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你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提升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你刚开始做的怎么样,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你都会通过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
如果在9分以上,其实你还是你,也不会掉多大的肉,但你的思维方式可能就需要像练肌肉那样进行训练了,因为那是不怎么成熟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
固定思维模式者通常希望在进行任何学习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动展现。能力基本靠天赋,归根结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没有,那就是没有。固定思维模式者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在我们婴儿时代,我们呱呱落地之后,我们要学习走路还有说话,我们那个时候并不会在意我们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不会担心走路摔倒或者说话不清晰而感到丢脸,我们会一直努力前行。然而,固定式思维会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消失殆尽,开始对挑战产生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于是拒绝尝试新的学习,固定式思维的孩子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永远是成功的。
于是,当他在学校取得一次好成绩的时候,很高兴的拿着成绩单来向父母来展示:“爸爸妈妈,这次我得了我们全班的第一名!”此时爸爸妈妈的回应呢?也许就是这样的:“哇,乖孩子,你真的太聪明啦!”这句话在固定式思维模式里的理解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一个,我比他们都聪明。于是在班级同学面前便有了很强的优越感,他为了保持这个优越感而不去尝试新鲜的活动,比如在课间活动的游戏中,担心没有别的小朋友反应快而撼动了自己最聪明这个地位,所以他就少了与其他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假如下一次考试失利没能拿到第一名,这就会让他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不再是最聪明的一个,原来别人比他更聪明,从而给自己定义成“笨蛋“,导致成绩越来越不好,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固定式思维容易让人把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为一种身份,也就是本来只是失败了,转变成了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也说明了固定式思维的人更容易对人和事形成评判的观点,从而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的一次经历,正是因为我的固定式思维,一代文豪就这么扼杀在高中校园里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学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会在同一年级设定”尖子班“和普通班,当时我们隔壁班时所谓的“尖子班”,而我所在的班级就是普通班,与其他普通班不同之处是我们与尖子班拥有相同的老师。有一次模拟考试,我的作文分数得了52分,当时是我写作文以来的最高分了。在语文课上,我那位语文老师就发话了,隔壁班有一半的人作文分数达到了50分以上,而我们这个班,好像一个都没有吧,几乎大部分人都在30-40分之间吧?这个时候我同桌看到我的试卷之后很踊跃的跟老师汇报到:“老师,他得了52分。”我那同桌满脸自豪的指着我,那感觉就像他自己得了那么多分一样。我当时还蛮不好意思的看着老师,期待着能给点夸奖和鼓励什么的,结果换来一句:“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啊!你都能得这么高的分数?”满脸的期待变成了火辣辣的尴尬。
也就因为当时老师的评价,让我觉得得高分只是运气,而不是自己真的有实力,从而给自己定性为不适合写东西。这种锅自己都心甘情愿的背起来了,现在是钱禁锢了我的想象力,当初应该是固定式思维模式固定住了我所有的想象力。现在想想,我都没有真正考虑到我作文得分明明是老师给的,她都没觉得尴尬,我凭啥要尴尬,如果说分数真的很不可思议,那当初改试卷的时候,老师脑子进水了?咳咳,我又开始责怪人了,明明是自己没有底气,没有从这件事中吸取经验。
这也说明了一个特性,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而会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去责备他人或者去找借口。
既然有固定式思维,那肯定有相对应的不固定思维咯,这里叫做成长型思维,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仅仅寻求挑战,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成长空间就越大。可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学习成长的过程,而非最后达到的那个状态。
针对于上面两种情况我们来说一说,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固定式思维模式呢,那就需要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家长来影响和促进孩子,就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孩子拿出第一名的成绩单来博取你的称赞时,这个时候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家长则会去鼓励他:“你为这个第一名付出了很多努力,肯定超过了其他的小朋友。”而不是去单纯的夸奖他比较聪明,这样才会让他觉得他所得到的成绩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而换来的,其他小朋友如果比他努力的话,也会拿到第一名,所以为了保持自己的第一名的成绩,自己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行。
当年高中的时候,虽然我是固定式思维,但我还是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英语老师,因为当年她是刚大学毕业,我们是她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尽管我们班作为全年级所有科目都倒数第一的成绩被其他老师定性为史上最差班级,让她有点压力,但她并没有对我们产生什么偏见,她对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态度,包括对她自己也一样,我们都是可以通过学习一起成长的,我们收获课本知识,她收获教学能力。在这样的态度影响下,唯独英语在她的带领下从倒数第一走向了年级第二的成绩。并不是她的教学水平比其他老师强,而是因为她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有相应的收获。
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在经历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也会感到痛苦,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两种思维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在不同的领域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某一种领域里,人们是哪一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的表现。
如何让自己可以终身成长呢?也就是说如何培养自己从固定式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呢?在固定式思维模式的人眼里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世上只有单纯的固定式思维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呢,根据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思考呢,通过努力是可以让思维模式转变的,争取让成长型思维模式在更多的领域帮助自己成长。当然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思维模式的改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如下:
第一步: 接受 ,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接受固定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步: 观察 ,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思维模式?
第三步: 命名 ,给这个固定思维模式取个名字;
第四步: 教育 ,他有了自己的名字,你就可以教育他: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但我要尝试一下新的方式。
一旦开始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就意味着从评判与被评判的关系转变成了学习与帮助学习的关系。
我们有句老话这样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终身学习与终身成长不同,终身学习则只是在行动上让你不断的学习,至于你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跟成长有没有关系那就不一定了。
终身成长是在思维方面让你有个转变,有了成长型思维就会让你付诸可以让自身成长的行动中,这个行动就包括终身学习。
再回到开篇提到的《前任3》里面男女主角分手的情况,他们误以为前期的恋爱有了足够的感情资本,就不需要努力了,这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更应该说“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地为双方的关系而努力”。由此可知,找对象,一定得找成长型思维的人。
六子的书房,成长的课堂!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动动小手点个喜欢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