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国为何失败?假如后来坚持不投降、不赔款会怎样?
甲午海战的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那个时候的清政府也只不过是一个古代军队而已,根本就没有实力和日军抗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甲午海战中的清政府坚持不投降不赔款,那个时候的清政府也不会有任何后果。在甲午海战爆发的时候,因为当时的日本军队的总人数只有30万人,甲午海战的日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7,000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考虑和日军议和,而是选择直接投降,当时的清政府也根本就不知道有意和这个条件可以选择了。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在甲午战争的爆发之前,甲午战争其实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迹象,那个时候的日军也已经全面侵略朝鲜。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政府依然没有积极备战,同时也抱着一种自高自大的态度来看待日军。即便日军的人数规模和武器规模没有清政府好,但因为当时的日军已经进行了近代化的训练,所以日军的作战能力要远远超过当时的清政府。
清政府原本可以选择不投降和不赔款。
之所以这样想,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的时间是冬天,当时的日军也根本就没有做好后勤准备。在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日军公布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7,000人,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日军总人数的1/15。即便当时的清政府在海战中失败,这并非意味着日本可以全面进入中国大陆。因为当时的清政府非常软弱,同时也不知道如何议和,所以清政府才会选择直接向日军投降。
如果我们用后视镜的眼光来看待清政府的行为的话,清政府的软弱不堪直接让日军打开了我们近代化的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