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成。
即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子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关联组合状态,是一个由多层次、多类别的子结构(或分结构)构成的系统。
常受注意的子结构:
(1)水平(层次)结构,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级别(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教育的组合状态。
(2)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科类(专业)教育的组合状态。
(3)形式结构,即不同形式(如普通、成人)教育的组合状态。
(4)地区结构,即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5)师资结构,即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专业、性别、民族、学历、工资等构成状态。
(6)财政结构,即预算、收入、支出按渠道、科目等划分的构成状态。
(7)管理结构,即各种运行、管理机构的组合状态。
(8)教学结构,即德、智、体、美、劳诸育及各类课程、教学环节的组合状态,等等。有宏观、微观之分。
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适应社会需要。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契合度,是反映教育发展是否健康和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教育规模越大普及化程度越高,对教育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要求就越高。
第二,方便个人选择。选择性增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普及化阶段更是这样。人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对教育的需求多种多样,教育结构体系在选择性供给、柔性衔接方面都要不断做出改善。
第三,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越发展,结构越复杂,体系越丰富,就越要依据教育规律建构。其中,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及其相互、内外衔接,一定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内外部发展规律的要求,这是完善新时代教育结构体系需要关注的重点。
第四,联结关系和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内部关系协调不好,整个教育事业就难以健康科学发展,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是永恒的议题。这里有需求、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但和谐、有序、平衡是政策的施力点。
第五,发挥最佳效益。体系的整体效益不仅仅是一个投入产出问题,更是一个推动社会经济按新理念发展的重大效益议题。其中,内涵式发展是关键,各级各类教育要按本质属性发展。
第六,动态调节通畅。自适应调节、适时动态调节是复杂系统良性循环的保障。新时代面对未来教育、社会发展复杂性的不断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计划、政策手段的关键作用需要综合运用,要注重建立起通畅的能反映动态要求的适应性反馈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