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城市建地铁,特别是建好后,日均客流不足百万,真的有需要吗?

 我来答
生活轨迹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318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应该说,只要建了地铁的城市,一般来说人口都已经达到相当数量级。

这个“人口”,既是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包括人口的密集度。而且地面交通肯定也已经近于饱和状态,拥堵已经成为常态。拥堵的原因固然也可能不尽是客观上的,也有管理方面的,但是总体上是人口绝对数和人口密度都已经临界。

在这样的情势下修建地铁,何以地铁上的直观感受是没有多少人呢?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日均客流不足百万?这其实不是因为不需要地铁,而恰恰是因为地铁修得太少!

地铁只有建得足够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以后,才能真正不再是只在一个方向一条线上有运力,而形成环形运力,让各个方向上的乘坐需求都得到相应的满足。

所以,那些初通地铁的城市只需要继续建更多的地铁线路,客流量就会多起来。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已经建成了地铁网络的城市之中,地铁客流量都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客观的说,现在有一些已经建成或者正在修建地铁的城市,实际上是不适合开通地铁的。严格来说是没有需要的。

首先看一下地铁运营本身的成本和补贴问题。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地铁并不公布自身运营状况,就算公布结果也不公布较为详细的资料。但是由于上海地铁1号线作为上市公司,所以必须公布财务报告,可以通过它大体了解中国地铁的运营成本。根据该公司2018年财务报告,营业成本为7亿元。考虑到为了维持上市地位,对于营业收入和成本都有一定的粉饰,实际成本应该要更高一些。不妨估计为10亿元。二三线城市的运营成本和上海相比,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和上海相比,二三线城市能够降低的只有人员薪酬成本。其他的固定资产采购和维修成本不仅不会比上海低,还有可能更贵一些,因为上海的交通更为便利。所以,可以很有把握的说,每条线路的运营成本一年至少要10个亿。注意,这仅仅是维持地铁本身运营所需的费用,还没有考虑到地铁建设以及相关设施的折旧问题,还有融资所需的财务费用。综合考虑之后,每条线路的所需成本不会低于20个亿一年。

接下来看政府财力的匹配问题。一般来说地铁一期建设是两条线,也就是每年需要准备40亿元。除少部分二线城市以外,大部分二线城市的中期规划控制在5~6条线。也就是每年准备100亿元。考虑到地铁本身也有一定的收入,比如车票,广告和商业运营收入,假设能够弥补40%左右。也就是短期内财政纯补贴,大约需要一年24亿,中期需要60亿。政府的收入来自于4个方面,也就是税费利债,具体来说就是税收收入,费用收入,国企上交利润,债务融资收入。在这其中,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债务融资,现在已经受到了严格控制,可以预见在将来只会压缩规模,而不会允许地方政府随意扩张,因此想通过这种方式,筹集资金,难度是非常大的。由于税收和土地出让金都要将相当一部分缴纳中央政府,所以分析地方政府真正可用财力更有价值一些。在短期内,承担每年24亿元的地铁补贴,也就意味着必定要将这个数额的所占的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准。以3%为例,每年地方政府可用财力应该在800亿以上。从长期来看,要达到2000亿。达到800亿标准的中国城市,目前大概只有20个左右,达到2000亿的,大概只有7个城市。以较低标准来看,中国只有20个城市有资格修建地铁。同时大约有10个左右的城市,有资格预备筹建地铁。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已经有35个城市开通地铁,正在修建的城市也达到了10多个,大约在三年以后,中国修建地铁的城市将达到50个以上。以上述的财务标准来看,现在修建门槛确实偏低,有大量不适合修建地铁的城市,也拿到了这个资格,后续的财政负担将极其巨大。

最后,就是所谓的地铁带来的长期效应的辩证思考。地铁本身有汇集人流扩展城市半径的功能,但这个前提条件有两个,第一是城市人口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第二,这些城市人口要有比较好的消费能力,这样才能使得沿线的房地产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否则地铁本身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所带来的提升效应,远不如地铁本身的投入。中国人口目前有两个重要趋势,一个是老龄化,另外一个是高度向大城市集中。这两个趋势对于很多中小城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于中等城市来说,如果不能完成升格,实际上就会被迅速边缘化。这个 历史 经验教训可以参考日本。日本在上世纪后期经济出现困顿之后,政府采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进行扩张。在很多城市都修建了轨道交通,但是由于日本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除了东京和东京周边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地铁,都出现了严重的闲置,地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一落千丈。商业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绝大部分地区一片萧条。这就说明地铁所带来的地价提升效应,是要和宏观经济相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否则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的地铁申报标准,其实门槛太低了一些。也就是所谓的GDP总量达到3000,财政收入超过300亿,人口达到300万。我觉得目前采用的口径是以整个地级市辖区作为标准来评估的,导致门槛偏低。如果将这个门槛设置为主城区,那么就相对来说更合理。

截止到2019年11月,国内先后有36个城市开通了地铁,其中开通5条线或以上的城市仅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南京和天津9个城市。其余城市绝大多数运营线路都在3条或以下。包括苏州、无锡、杭州、长沙、宁波、青岛等万亿级城市,其中不乏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
地铁运输标准与客流量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国内地铁的建设其实是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在开通地铁的城市中,除了部分原本人口基数比较小的城市因线路少,运能不足而导致日客流少之外,其余绝大部分是达标建设要求的。

在上表有数据的27个国内城市中,仅有7个城市运力未达到0.7万人次/每公里的标准。说明整体建设基本还是符合城市需求的。
地铁的建设
地铁属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关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提升。最主要还是考虑到公众出行需求而建设。一条地铁从需求 规划 勘察设计 层层送审报批,再到后期征地 施工及开通运行,往往周期漫长无比,短则5-6年,长则上10年都有。短短几十公里的地铁,光施工期都得好几年。意味着地铁往往需要提前建设和规划,随着运能的提升从而达到客流量的提升。

现时不需要,并不代表以后不需要。交通的规划需要超前布局,不能只盯着眼前。随着经济 社会 的发展,相应的公共交通压力也只会日益增加,而地铁则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搞一刀切达不到一百万人/日不准修,那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修。包括北上广深在开通初期远远达不到一百万人流量,也是随着路网的完善从而逐步提升的。

现在很多城市都争先恐后上马地铁项目,实际上背后就是政绩。建地铁,可以提升沿线地价房价,提高GDP,可以说一本万利。

中央也老早发现问题,近20年,地铁审批停停开开,也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准入规则,最近一次重新开放审批是18年8月。

很多城市地铁客流少,个人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国内处处讲政治讲级别,地铁建设也不例外,虽然很多省会城市级别很高,副省级,也顺利拿到地铁准生证。有钱没钱,具全省之力来建设省会地铁,但是实际客流一般,根本无法负担每日运营费用,更别说当时的建设成本了。需要地方财政补贴,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地铁客流成熟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成网,客流需要慢慢培养,一两条线路很难实现。

总的说来,地铁是发达城市所必需的,也是发展方向。但是其他一些普通城市不该都急着上地铁,新的地铁准入规定还是太低了,这些城市可以采用很多其他轨道交通方式,比如有轨电车、轻轨、单轨等造价都要低得多。

哪些城市不该建,哪些城市建多了,哪些城市要加快建,看下面这张每公里日客流强度统计就一清二楚了。南京客流强度才勉强够格,就不要黑别的城市了。

一个城市是否要建设地铁,应该由国家发改委严格按照“三个3(GDP超过3000亿,财政收入超过300亿,人口超过300万)”的准入标准审批,要避免出现一窝风,盲目攀比的情况。不论是哪一条不达标,都不应该批准上马地铁建设。

当然,地铁建设初期,线路尚未形成网络以及规模效益,短时出现客流不足,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地铁线路已形成网络,仍不能有足够的客流,则说明该城市的地铁建设是错误的决策。

全国37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有26个日均客流都不足百万!客流不应成为衡量地铁是否必须的条件!
地铁定位于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小时峰值运力可达到3—5万人,地铁的建设就是为大量的客流服务的,如果客流不足,确实是资源的几大浪费,毕竟地铁造价极高,每公里动辄6-10亿元。但日均百万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标准的?

按每日客流100万计算,每年客流为3.65亿人次,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9年,全国全年客流量不到3.65亿人次的地铁城市有长春、大连、哈尔滨、苏州、昆明、长沙、宁波、无锡、南昌、兰州、青岛、福州、东莞、南宁、合肥、石家庄、佛山、贵阳、厦门、乌鲁木齐、济南、常州、徐州、呼和浩特。多达26个,占据全部地铁城市的一多半。

可见日均百万并不是 一个合适的标准,那么多少合适,客流量的多少并不是衡量是否修建地铁的标准。前文已述,地铁是极度烧钱的项目,对城市财力要求极高。国家已设定GDP3000亿,财政收入300亿,中心城区人口300万的门槛。即便一些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暂时的客流量不足,但并不能成为否定地铁修建的理由。

原因有三:

1、地铁本身就需要适度超前规划,地铁基本是在地下修建的,地铁修建时对地面交通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些新城区地面交通压力不太大的情况下修建,施工难度较低。

2、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就像买房一样,今年修地铁1公里只需要5亿,再过5年再修,一公里就需要10亿了,这也是一些城市抓紧快上地铁的重要原因。

3、地铁对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在一片荒芜的城市新城,用什么来吸引新市民的入驻,唯有地铁是第一利器!

因此,综上,并不能因为某些城市的某些线路上座率不高就认为是资源浪费,要有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高度,理由甚至可以再简单点:这座繁华的城市的这个片区总有“堵”的那么一天!

刚从西安回来,西安地铁效率很高,高峰期一分钟一趟,只是地铁候车走廊和行人通道比较狭窄,地铁站都有人工售票和自动售票,刷手机,刷公交一卡通,很方便

这个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当初建高铁的时候,也有很多专家认为价格高,客流不足,但谁都没有料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出行需求,一些热点线路如京沪高铁很快就满负荷运行,要准备建二线了。

现在修建地铁的城市,大多是经济发达,人口数量众多的城市,地面交通压力不堪重负,才纷纷开始修建地铁。自去年开始,国家为了防止盲目建设,给地铁修建设置了人口、经济水平和财政收入方面的硬指标,这也在客观上防止了潜在客源不足的城市盲目修建地铁。基本上说,只要是批准建修建的线路,客源还是有保障的。我去过很多城市,还很少遇到客流稀少的线路。

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城市,现在的二三线城市在崛起,对周边地区的人口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都在不断膨胀。我国人多地少,环境压力巨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大方针不会变。可以预见,以后修建地铁的城市还会越来越多,地铁线路也会越来越密,大家出行当然也会越来越方便。

看看济南的地铁一号线吧,那日均客流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