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瓜子学名叫什么?
寻氏肌蛤(学名:Musculus senhousei)。
亦称海瓜子或薄壳,是贝类海产品,是一种浅色的小蛤蜊,贝壳小,略呈三角形,壳长17-24mm,壳高约为9-12mm,壳高略大于壳宽6-8mm。壳薄而透明。
壳顶位于近前端背侧,至最前端的距离约为饺合部的1/4。腹缘直,中部微向内凹,两壳极膨胀,壳表面为黄褐色或绿褐色,自壳顶至后缘有棕色或紫褐色放射纹及波状花纹。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光泽。
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群聚生活,每年8-9月产卵繁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沿海人野生食用贝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的滩涂上。
暖温带广布种,见于潮间带泥沙滩或泥滩,垂直分布自潮间带中、下区至潮下带20米左右的浅海底。
分布
原产于太平洋,栖息在西伯利亚和千岛群岛以南至新加坡的沿海地区。贻贝已成为加利福尼亚、地中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入侵物种。在 20 世纪初的某个时候,随着日本牡蛎的运输,它被引入美国西海岸。
1983年,在西澳大利亚的天鹅河 河口采集了该物种的大型标本。贻贝曾出现在奥克兰自 1970 年代以来,于 1984 年成立。
塔斯马尼亚的添马舰河口也报告了标本。入侵上述地点被认为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贻贝是在船体、进水室和船舶管道中运输的,作为浮游幼虫在压载水中携带散货船,与有意引入的牡蛎有关,以及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莱塞普斯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