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在学校教育正式展开之前,家庭教育是儿童获取教育的主要方式,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养成,而儿童时期的人格养成又与其未来人生的走向密不可分。既然家庭教育这么重要,那作为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呢?
(一)为生之道
1.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就是要亲自处理自己或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它是个体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是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父母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巨婴,对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过问和照顾,应该慢慢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时候自己吃饭、穿衣服到长大后自己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同时父母也应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我管理和规划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对自己的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并且要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2.心理 健康 教育
现如今,心理疾病在儿童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常见。心理方面的困扰会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会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案例不为少见。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睦的婚姻关系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幸福感以及满足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尤其是孩子身体发育和叛逆的时期,用平等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当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时,作为父母,不能对心理疾病具有病耻感,要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孩子大多数的心理疾病源于自己的家庭,所以作为父母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及时且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心理疾病。
3.安全知识
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知识应是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向孩子普及的,安全知识包括:人身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等,生命来之不易,要告诫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韩国的素媛事件敲响了中国无数家庭的警钟,家长应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让孩子保持对陌生人的警惕,防患于未然。
(二)为人之道
1.责任感和有担当的气概
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 社会 、收获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关键。孩子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父母具体落到生活的实处。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可以为孩子创造帮助别人的机会。总而言之,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父母亲都要参与进来,慢慢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2.人际交往的本领
人际交往是儿童 社会 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他们的心理 健康 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维持作用。农村的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恐惧心理,这是较为常见的。作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将优秀的中华人际交往礼仪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与邻居友好相处、以诚相待,这些美好的品质,也会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要尊重自己和他人,在他人面前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多鼓励孩子去展示自己的风采。
3.爱国主义精神
有国才有家,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义务,更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一种精神信仰。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成才是国家和 社会 的责任,能否在爱国主义这个价值观念上坚定立场,是决定着中国 社会 未来的发展走向的。作为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 情感 ,孩子如果可以将爱国 情感 转化成爱国行动的话,我想这是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
(三)为学之道
1.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学习指导工作,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可以让孩子多参加有趣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可能会产生学习需要,想去了解他所不理解或者从未遇到过的新奇的东西。其次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当孩子在学习或者是写作业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如注意力不集中、坐姿不端正等等。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确立一个具体的目标,并适当鼓励、督促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行动,要使孩子懂得,无论做何事都要有始有终,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学习的耐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能够保持阅读书籍的习惯是一生的财富,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要自己在玩手机,却要求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房间里看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父母自己的一些品质,也就是说孩子会效仿父母的品行。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与孩子的共同努力。
2.发掘孩子的自主专长
培养孩子的特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内在的潜力,有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和兴趣,因此,作为父母,要端正心态,不要贪多求全,不要急功近利,过早地给孩子选定发展方向,更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用心去观察、发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其内在的潜能,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方向,尊重孩子的意愿,因势利导,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的基础上选择学习项目,这样,孩子才能始终保持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生的教育,绝不是听一次讲座、参加一次训练就能学会的,犹如跑一场马拉松或者参加一场革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这是需要家长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