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追悼志摩,胡适心中的徐志摩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99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3万
展开全部
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的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是一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壮的了。

胡适,徐志摩挚友,曾与徐志摩一起创办《新月》月刊,他们大概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丰厚的友谊,胡适对于徐志摩死况的描写,是悲壮的。胡适称大概只有徐志摩最配那样的死法,即使是让志摩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壮的了。

胡适并没有过多交代徐志摩乘坐飞机的原因。对于徐志摩乘坐那趟飞机的原因,坊间有说是为了赴林徽因的建筑展,也有说法是徐志摩是因为和陆小曼结婚后,生活拮据才坐邮政的飞机。也有说法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因孩子事宜,争吵置气出走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徐志摩踏上那架失事飞机,我们不得而知,坊间流传最多的是,徐志摩为了奔赴林徽因的建筑展,并以此诸多联想与修饰,有赞叹徐志摩为爱赴死,称林徽因才是徐志摩的一生挚爱。有质疑徐志摩与林徽因后期的友谊。众说纷纭,难探真伪。

不管什么原因促使徐志摩登上那架飞机。最终结果徐志摩就那样走了。胡适形容徐志摩的走“不平凡”,“不悄悄的”

胡适在文中叙述,徐志摩走后的十几天里,常有朋友到胡适家里谈徐志摩,谈起来常常有人痛哭,在别处痛哭他的,一定也不少,徐志摩之所以能使朋友这么哀念他,让胡适顶着舆论为他辩解,胡适在这里用了“一团同情心”“一团爱”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形容徐志摩。

胡适引用叶公超先生的话;

叶公超先生曾说:“他对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

我常常觉得嫉妒,怨恨是人之本性,哪怕它是一种陋性,却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只是通过后来的学习意识到它的不好,压抑它罢了,从未想过它能从人性中消失,而叶公超先生评价徐志摩,是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憎嫉的。可见徐志摩为人温柔,恬然,像一朵软绵绵的云,没有棱角,没有戾气,对这个世界,及身边的人充满包容和理解。从徐志摩的诗集里,我们大概也能看出,徐志摩的温柔,温文尔雅。

在那个笔战争执激烈的年代,文艺界风波不断,吵了不少的架,胡适引用陈通伯先生话说,“他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徐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

陈通伯先生,称徐志摩是他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可见徐志摩在朋友圈里,是颇负盛名,颇受亲近的。他是朋友间的“连索”。他心怀若谷,

从胡适引用朋友对徐志摩的看法和评价,可以看出徐志摩他坦然,他美好,他亲切,他同情心强,他在朋友圈,是和事佬,是美好的象征。

胡适称,徐志摩的一生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爱是他的上帝。你需要先了解志摩的信仰,才能了解徐志摩。

他曾在与梁启超先生的回信中写下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梁启超作为梁思成的父亲,林徽因的公公,也是徐志摩的老师,作为梁启超先生最爱护的学生,在徐志摩离婚事件中。梁启超曾写信劝阻徐志摩。“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信里,梁启超先生,警醒徐志摩,不可为了自己的快乐,造成别人的苦痛,这天下哪有那么圆满的事呢,你一直追求圆满,怕不最后落的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

梁启超先生一眼看透了徐志摩的行为是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料他必要失望。

而徐志摩对这种反理想主义是不能承认的,他答梁启超先生。

他不承认把别人的痛苦来换自己的快乐。他甘冒世界之大不韪。愿竭尽全力以争斗,不是为了免苦痛,只是为了寻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确立,灵魂之解救。

这就该谈到他的第一次婚姻,张幼仪。

我们不能否认张幼仪的优秀,张幼仪家境殷实,具有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张幼仪的表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发现徐志摩的才华,便做媒把其妹张幼仪许于徐志摩,当时徐家已是江南富商,对于门当户对,强强联手,对徐父来说求之不得。

我们可以得知,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实则旧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两人并无太多接触,全无感情基础,不久徐志摩留学美国,受外来文化影响,婚姻观念影响,又遇林徽因,一见钟情,沉湎于对林徽因的痴迷,决意与张幼仪解除婚姻关系。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信中写到,

“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以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

徐志摩渣男之名,大概也由此而来,此时张幼仪为徐志摩育有两子,而徐志摩见异思迁,始乱终弃,为当时社会所不容。显然,徐志摩的理论,在当时社会是没办法的到认可和理解的。他所谓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被当时社会所不容。

徐志摩此举也遭受当时社会的众多非议和排挤。讥讽和批判。

梁启超先生的劝告与警醒不无道理。而徐志摩追求“爱”的坚定,却也是坚不可摧。

最后,他和张幼仪1922年正式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徐志摩在离婚事情上是绝情且残忍的,就这点而言。张幼仪是可悲可怜的。她是传统社会,大户家庭的传统女性,即使离婚后仍对徐志摩家人百般孝敬,徐志摩家人也一直视张幼仪为家人看待。

这桩婚姻的悲惨结局,如若全然怪在徐志摩身上,觉得还是多少有些不妥,当时旧社会传统与新时代思想的碰撞,渴望自由,爱的思想,与旧时代父母之命的斗争。张幼仪是可怜的,而徐志摩是残忍且勇敢的。当然他的勇敢大概一部分来源于新时代思想,爱与自由的追求,一部分也来源于对林徽因的痴迷。终不管怎么说,徐志摩作为中国第一个正式法律离婚的当事人,他是勇敢的,却忠于自己的。忠于一身信仰。忠于爱。即使在当今社会,多少人守着破败的婚姻,也是没有这个勇气的。

最后徐志摩还是未能娶的林徽因归,但他们应该确确实实有过一段情愫纠缠的,林徽因回国后嫁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徐志摩与林徽因结为碳粉知己。网络上对于徐志摩与林徽因后期的友谊,诸多怀疑和猜测,可不能否认的是林徽因与徐志摩必是相互欣赏,且灵魂共鸣的。在未能终成眷属的遗憾下,退而求此次,发乎于情而至于理,林徽因是清醒且理智的。而徐志摩也是坦然且尊重林徽因的决定。两人彼此陪伴,却又不僭越。

徐志摩最后与陆小曼再婚,与陆小曼相识之时,陆小曼是有丈夫的。其丈夫为徐志摩朋友。陆小曼为徐志摩离婚,这次再婚再一次把徐志摩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古语有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而徐志摩不止处于嫌疑间,而且横刀夺爱。总是世人无法接受的。

他与陆小曼再婚后,失去了工作,因陆小曼生育之事,常常闹矛盾,而陆小曼奢靡的生活,徐志摩最多打过八份工。或许在追求爱与自由的路上,他是失败的。他承认他是失败的,他有一首《生活》的诗,诗是暗惨的可怕。胡适认为他的失败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然而徐志摩“在这恐怖的压迫下”, 从不叫一声“我投降了”他从不完全绝望,也不曾绝对怨恨谁。

胡适记载,在徐志摩去世同年,徐志摩曾说“抬起头居然又见到天了,眼睛也睁开了,心也跟着开始跳动了”

他希望那一年是他“一个真正复活的机会”

可惜却是他生命的结束。

胡适心中的徐志摩是温柔的,一团同情心,一团爱的,勇敢的,一生向往爱,和自由的。不屈服的。文章多次引用旁人的评价,徐志摩本人的诗句。与文人往来书信,向我们描述了纯粹的,豁达的,温暖的徐志摩。

关于徐志摩对爱的向往,和三段感情,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了解,而我是羡慕他的勇敢的。羡慕他对追求爱的坚决的。他对完美理想的追求让我动容。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渣男说辞。

徐志摩已离我们远去,斯人已逝,留下的是文采,是艳冶的一生。你赞叹也好,批判也罢,他遵从本心,活的热烈。他的生如他的死一样。悲壮。热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9f409382b85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