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亲爵位只传皇室的子孙们,宗亲的爵位等级有多复杂?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宗亲爵位制度十分复杂,作为满洲人创立的国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复杂的一种爵位制度。清朝宗室在入关的时候,爵位还是比较简单的,努尔哈赤时期,只设立了贝子、贝勒这两种爵位,而且只授予皇族宗室。宗室在没有入关之前,有着很大的权力,不仅能够管辖八旗下的事务,还能够拥有兵权,能够参与政事。
努尔哈赤时期,爵位制度并没有完善,随着时期的不断发展,皇太极不断的促进了爵位制度的完善。皇太极在1636年,将国号改为大清,并且改元为崇德,为了能够充分的调动贵族的积极性,为了保障朝堂上的稳定,将宗室爵位分为了九等。这九等宗室爵位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
清朝爵位制度逐渐有一个雏形,并且在爵位制度的影响之下,贵族们纷纷在前方冲锋陷阵,为清朝的基业打下了一个坚固的基础。皇太极带领清军入关以后,为了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对有战功的宗室进行了一一封赏。在1644年,顺治帝将都城迁至南京,并且发布了即位诏书,在这个诏书中,肯定了宗室对清朝统一做出的贡献,并且肯定了清朝宗室的政治地位。
顺治帝对每种爵位的承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且在爵位后面又加了一个奉恩将军,在这个时期,宗室的数量远远大于入关前的数量。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不断进行发展的,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而且还采纳了各朝各代封爵制度优秀的地方。封爵制度为清朝宗室成员划分权力地位以及财产提供了一定的标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封爵制度进行了多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