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茶道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茶道茶叶的专业术语是茶人交流的一种语言,那么你们知道关于茶道的专业术语有什么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道的专业术语,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道的专业术语
中性术语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是描述茶汤对人口舌间感官刺激的程度,一般用“强、弱”来形容,刺激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香型和苦涩度。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形容。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收敛性:品茶后,茶水中的特殊物质刺激舌面和口腔四周而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6、水味:水味表示茶汤滋味很淡薄,茶叶经过反复冲泡,茶汤的味道已经被充分稀释掉了,喝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
褒义术语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中易感到。
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特别是陈年好茶,人们说“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品老茶时人们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药香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一种赞扬方式。
贬义术语
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茶道的要素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必不可少。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三)茶艺
茶艺即 饮茶 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因此说,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因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环境亦好,礼法亦好,茶艺亦好,都是为着一个目的--修行而设,服务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的茶艺介绍
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 文化 之间。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关于茶道的专业术语
中性术语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是描述茶汤对人口舌间感官刺激的程度,一般用“强、弱”来形容,刺激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香型和苦涩度。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形容。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收敛性:品茶后,茶水中的特殊物质刺激舌面和口腔四周而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6、水味:水味表示茶汤滋味很淡薄,茶叶经过反复冲泡,茶汤的味道已经被充分稀释掉了,喝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
褒义术语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中易感到。
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特别是陈年好茶,人们说“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品老茶时人们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药香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一种赞扬方式。
贬义术语
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茶道的要素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必不可少。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三)茶艺
茶艺即 饮茶 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因此说,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因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环境亦好,礼法亦好,茶艺亦好,都是为着一个目的--修行而设,服务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的茶艺介绍
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 文化 之间。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