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2万
展开全部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失败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糟糕的滑膛枪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装备的标准轻武器是前装燧发滑膛枪。说实话,这不是先进武器。近代步枪武器技术的几个重要发明,比如起爆药、火帽、圆锥弹丸、击发枪机刚刚发明出来,来不及用在这种枪上。带有膛线、射程远、准确率高的线膛枪,就是俗称的来复枪,造价高,一直没有成为欧洲士兵的制式武器。

  前装燧发滑膛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300码(1码约合0.9米),可以对人体进行瞄准 射击 的距离为100码。1814年,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写下一段话:“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命中的机率都是一样的。”

  在战场上,士兵非常容易出错。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只能退出行列,站到后面,使出吃奶的力气,慢慢地把弹头挖出来。更麻烦的是,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许多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把枪管塞得满满的。

  清军武器不算差

  这时候,清军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冷兵器,也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鸟枪和抬枪,数量最多的是鸟枪,属于滑膛枪,是用火绳发射,潮湿的时候,不大方便。

  总体来说,鸟枪射程稍小于英军滑膛枪,抬枪射程要超过英军滑膛枪。鸟枪的射击速度,较之滑膛枪,可能不会相差很多,大约为每分钟2发。不过,清军鸟枪、抬枪的命中精确度,较英军燧发枪则低。主要原因在于,鸟枪、抬枪都是手工打造,较之英军燧发枪工艺粗糙,枪膛精度不高。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军燧发枪每分钟发射3发,命中率90%;清军鸟枪每分钟发射2发,命中率70%。假设两军士兵各10名,射击同样距离的若干目标,在一分钟内,英军士兵可以发射30发子弹,击中27个目标;清军士兵可以发射20发子弹,击中14个目标。燧发枪效能约为鸟枪的2倍。这样的差距,完全可以利用清军的人数优势来弥补。

  相比之下,双方火炮性能差距可能更大。清军火炮的主要问题是,侵彻力不够和命中精度不高。侵彻力不够,主要是因为中国火药不好;命中精度不高,主要是火炮机动性差造成的。同样口径的火炮,清军火炮要重得多,缺乏灵活转动的炮架。那些重达3至5吨的大口径火炮,要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下,一点一点地瞄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英国军舰威胁最大的,恰恰是这些重炮。英军对清军火炮颇为畏惧,屡屡惊呼“猛烈”、“厉害”。

  弓箭赛过枪

  为什么只有一半的清军使用火器?原来,清军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看家本领——弩弓,他们的弩弓在作战效能上,可能不比当时的火枪差。

  一般说来,古代弩弓的最大射程为300米,宋代的神臂弓最大射程达到五百余米,清朝雍正皇帝更是自诩清军的弓箭为历代最强。弩弓的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一个训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命中200码外一个人型大小的靶子。

  弩弓的射速大约是每分钟三四发,操作十分简便,大家很难想象有人会装错。唯一的问题是,需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后,一样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神臂弓的箭可以穿透两层铁甲,而普通火枪子弹做不到。不过,箭的破坏力不如枪弹,伤口比较容易处理。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药,或者加装炸药。所以说,这时的弩弓威力超过火枪,甚至在英国军队中,常常有人提出恢复传统的长弓,拒绝使用糟糕的滑膛枪。

  刺刀改变战术

  清军火枪火炮跟英国相差不多,弓箭还要厉害一些,怎么输得那么惨呢?

  首先 说说 英军装备的一样不太起眼的武器——刺刀。滑膛枪是一种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战斗中,白刃战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在刺刀发明前,滑膛枪兵必须有长矛兵保护。刺刀发明后,一个使用装有枪刺的滑膛枪的士兵,就是一个长矛兵,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不再是必需,导致战法和战术的进步。

  英军作战时,一般排成两列横队,队列中的士兵,不能做单兵机动,站立装弹,立姿或跪姿齐射。横队周围有由散兵组成强有力的屏障,与敌保持接触,骚扰、杀伤敌军,并分散敌方火力,使己方队列不致过分暴露在敌人火力下。清军作战也须排成队列,并组成各种不同阵式。列阵时,通常是重火器在前,其次轻火器,再次冷兵器。临敌时,在远距离上,以火炮轰击,稍近,开放抬枪;再近,则以鸟枪击打。三击不中,继之以冷兵器肉搏拼杀。结果,清军打仗恨不得排出十几列队伍。这种阵型,作战效能很低。

  为了协调冷兵器和火器部队的步调,清军整个阵列只能以缓慢的速度移动,战术机动性相当差,很难运动到能最大限度发挥火力的有利位置。灵活的英军队形,往往能够成功地通过迂回等机动动作,对清军最薄弱处实施攻击。

  以逸待劳的英军

  当时,清军的总兵力大约80万人(包括八旗、绿营兵),在鸦片战争中,先后投入战争的有十万人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海陆军七千多人,最高增至2万人。在具体的战役中,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却未能显现。英方利用船坚炮利的优势,牢牢掌握制海权,也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

  为了防御英军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从盛京到广东的七个省,几十个海口都得设防,分到每个重镇,驻守的部队就在4000人至1万人。如此分兵,在每处都难以集合优势兵力,中英间的多次战役,中方投入的部队往往与英军相当,甚至处于劣势。

  交通不便、调兵速度的缓慢,加重中方的困境。1841年10月10日,英军攻占宁波,道光帝调四川建昌、松潘两镇精兵2000名,前往浙江征剿,等到该部风尘仆仆,历经两千余公里赶至前线,英军已经在宁波休整近半年,以逸待劳,清军怎么能不输呢?

  清朝军队的失败不是因为武器相差悬殊,而是中英双方武器杀伤效果的差距,远比武器性能悬殊得多,再加上当时统治者的问题,多方问题导致清朝军队惨败。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立的地位。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4、危害

  1)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管理,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2)腐蚀清朝统治机构

  3)减弱军队战斗力

  4)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5)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的才产大大的减少。

  5、结论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相关 文章 :

1. 《百家讲坛》道光与鸦片战争视频全集

2. 鸦片战争观后感3篇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 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题练习及答案

5. 《百家讲坛》道光与鸦片战争:禁烟之争

6. 鸦片战争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