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莫泊桑《项链》导读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06-1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一、 内容概括

美丽的玛蒂尔德,从小生长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成年后嫁给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尽管生活还过得去,不愁吃穿,家中还有一个女佣人,但距离奢侈的贵族生活差得太遥远。心气很高的玛蒂尔德,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因而无休止地感到痛苦。她的丈夫有一天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带回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一封请帖,邀请他们参加一个晚会,一同参加的都是一些官方人士。但是,玛蒂尔德连一件像样的礼服都没有,她感到更加痛苦。不得已,丈夫把储存了好久的一笔准备购买猎枪的款子,准备给玛蒂尔德做一件礼服。礼服做好之后,玛蒂尔德又苦恼了,因为她没有一件像样的饰品来搭配这件豪华的礼服。这时,丈夫提醒她,可以跟她的贵族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借一款首饰,玛蒂尔德顺利地从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款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晚会的日子到了,在礼服和项链的衬托下,玛蒂尔德又漂亮又妩媚,在晚上会出尽了风头,所有的男子都盯着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长办公室的人都要跟她合舞。部长也注意了她。她的美丽战胜了一切,陶醉在欢乐之中。晚会结束了,他们在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钻石项链不见了,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去买了一条新的相同款式的钻石项链还给福雷斯蒂埃太太。接下来,为了还清购买项链欠下巨债,他们搬了房子,辞退了唯一的女佣人,玛蒂尔德和最下层的家庭主妇一样勤劳能干,她的手臂变粗了,手指也粗糙了,买菜的时候为了省钱而学会了讨价还价,免不了挨骂。十年后,这笔钱终于还清了,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终于可以轻轻松松生活了。有一天,在一个公园里,玛蒂尔德遇到了借给她项链的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她依然是那么优雅那么年轻,都已经认不出玛蒂尔德了。玛蒂尔德鼓起勇气和福雷斯蒂埃打招呼,在这十年里,玛蒂尔德没和她联系,但是现在债务还清了,她感觉没有什么不好说的了,于是她把项链的事告诉了福雷斯蒂埃。福雷斯蒂埃很吃惊,随即告诉她当年借给她的那条项链是赝品。

二、 作者简介

吉·德·莫泊桑(1850-1893)

法国作家。童年在诺曼底乡村度过,从卢昂中学毕业后,1870年到巴黎读法律。曾在作家福楼拜的指导下从事文学协作。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战后复员,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供职。1880年在和左拉的交往中,写成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他一生共写成中短篇小说300多篇,如《项链》、《两个朋友》、《一家人》、《散步》等。长篇小说共6部,如《一生》、《俊友》和《温泉》等。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截取各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事件,以小见大,描绘世态人情,变现社会风气。在艺术手法上,不仅语言朴实简洁,高度精练,而且在谋篇构思、细节刻画,尤其是精彩的结尾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独到的才能,因而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状况,批判了上层阶级的道德堕落,揭示了中小资产阶级的人性弱点和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 《项链》的主题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以一条项链为中心,讲述了小公务员之妻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爱慕虚荣的恶劣风气。

首先,玛蒂尔德性格的根本特征及其生活悲剧的根本成因都在于爱慕虚荣。

她容貌美丽但出生低微,嫁给小公务员罗瓦赛尔过着不算穷苦也并不富裕的生活。她对生活现状十分不满,总是梦想过上奢华体面的生活。作品通过很多细节展现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品性。因为没有漂亮衣服和贵重首饰而哭泣,因为打扮体面而无比快活,等等。

其次,爱慕虚荣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整体风气。

罗瓦赛尔先生积攒的四百法郎,原本是准备用来买猎枪的;福雷斯蒂埃太太借给玛蒂尔德的钻石项链是假的。可见,每个阶层的人,都在用伪饰的手段来显得比实际生活更富有更奢华。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正是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使女性过度在乎外在的美丽。

再次,小说对小公务员的生活境况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作品在批判罗瓦赛夫妇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同时,并没有抹杀他们潜在的道德感和一定程度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发现项链确实丢失时,罗瓦赛尔和玛蒂尔德都没有想要逃避责任。十年的时间,他们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的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

四、 艺术特色

《项链》以 巧妙的构思 、 丰富的对比 和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著称于世。

首先,全文以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陪项链为线索,通过一个极为平常的生活事件,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展现深刻的人生哲理,进而否定了爱慕虚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其次,作品在极端的篇幅内,展现了丰富的对比; 玛蒂尔德十年的艰辛和容貌的改变,与福雷斯蒂埃太太的幸福和美丽依旧的对比,等等。

再次,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作品结尾揭示玛蒂尔德所借项链只值500法郎,看似出人意料,其实全文至少有三处明显的伏笔。其一,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太太非同一般的大方,“挑吧,亲爱的。”其二,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其三,玛蒂尔德送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太太没有打开盒子”。这些都显示项链有可能是假的。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2023-11-20 · 百度认证:云南新华电脑职业培训学校官方账号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小说最后写到十年艰辛不过是为了一件赝品,这又是对她的辛辣的讽刺。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典型性。《项链》嘲讽了阶级社会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气,而且帮助我们去认识产生这种风气的社会原因。
作者无意(我们读者也应该如此)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他所感兴趣的,或者说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引起心灵震撼与深思的,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
小人物面对金钱很无奈,而对人格却有不懈追求,《项链》为我们塑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画廊中追求人的自尊和人的尊严的女性,十年时间的星移斗转,玛蒂尔德的美丽丰韵被粗壮耐劳所代替,但她追求人的自尊和守护人的尊严的生活目标一直是明确的,她积极进取的思想一直是美好、可爱的──尽管她身上也有过度追求奢华生活的烙印。但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