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的村小学还有存在必要吗?
农村村小不是有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已经不存在的问题,除非村子本身就是镇中心级别,否则未来所有村小都会消失。
村小为什么不再存在?
原因就是两三个小孩搭配一个学校是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为。
当然我们不怕投入,可是投入总要有个数,不能用超高投入弄个超低回报甚至没有回报。就这二三十年的情况,村小的投入根本就吸引不到水平稍微高一点的教师。有的村小,两个小孩配一个校长,一个老师,这样的村小所提供教育的水平也就很有限。
我这么说可能惹人不高兴,但是这个差距有多大?
大约20年前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故事发生在我们隔壁一个小乡的小学,那里的小学生升到他们乡的初中是没问题的。但是一旦到了初升高可就惨了,中考是全市统一的考试,试卷都一样,各个高中录取线下到各乡各村也都是一样的。大家被拉在同一平台上比试,导致这个乡的孩子几乎被团灭,没有高中可上。
县城高中里,我们班只有三个那个乡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初始成绩都很差,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他们乡的人智力不行。结果从下学期开始就被打脸了,很恐怖,来自那乡的几个学生,全部冲到了前面,有个女生接连拿第一,学习成绩非常好,很稳健。当然里面也包括我那个酷爱喝凉水然后故意撅起屁股放屁的同桌,我至今非常的怀念他。
那个乡村小水平很差,让看大门的当数学老师,兼职看大门,打两份工,稍微多赚一丁点钱。你说这不合规矩,不是不合规矩,是“正经人谁干那个”。
信不信小区招门卫肯开八万块钱月薪,能招到北大毕业的?就是到现在也只有2000块,老年人闲不住才去干门卫的,也只能招到老头。年轻人不想打光棍,谁干那个?
他们的初中也不行,英语老师连三级都没过,教出来的最好的学生,在我们镇上排倒数。
这个乡很小,后来并入了我们镇,全都进入镇中心小学读书。
从该乡中间村到我们镇小学,骑自行车20分钟,电动车13分钟。
如果你是家长,你怎么选?
这就是为什么多数村小难以为继的原因。
但是也不能因为有人喊口号就去一刀切,反过头来去刻意取消村小,因为有些镇,村与村之间距离很长,是有必要保留学校的。
在我看来,村小的逐渐消失,其实是一个自然消亡的过程,在多数农村的家长看来,是一个缓慢而可接受的现象。如果有机会,他们甚至更愿意送孩子去县小、市小。此消而彼长,彼长亦不长。未来二三十年,人们要面对的,可能还是城市内中小学的大规模合并吧。
村小为什么不再存在?
原因就是两三个小孩搭配一个学校是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为。
当然我们不怕投入,可是投入总要有个数,不能用超高投入弄个超低回报甚至没有回报。就这二三十年的情况,村小的投入根本就吸引不到水平稍微高一点的教师。有的村小,两个小孩配一个校长,一个老师,这样的村小所提供教育的水平也就很有限。
我这么说可能惹人不高兴,但是这个差距有多大?
大约20年前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故事发生在我们隔壁一个小乡的小学,那里的小学生升到他们乡的初中是没问题的。但是一旦到了初升高可就惨了,中考是全市统一的考试,试卷都一样,各个高中录取线下到各乡各村也都是一样的。大家被拉在同一平台上比试,导致这个乡的孩子几乎被团灭,没有高中可上。
县城高中里,我们班只有三个那个乡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初始成绩都很差,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他们乡的人智力不行。结果从下学期开始就被打脸了,很恐怖,来自那乡的几个学生,全部冲到了前面,有个女生接连拿第一,学习成绩非常好,很稳健。当然里面也包括我那个酷爱喝凉水然后故意撅起屁股放屁的同桌,我至今非常的怀念他。
那个乡村小水平很差,让看大门的当数学老师,兼职看大门,打两份工,稍微多赚一丁点钱。你说这不合规矩,不是不合规矩,是“正经人谁干那个”。
信不信小区招门卫肯开八万块钱月薪,能招到北大毕业的?就是到现在也只有2000块,老年人闲不住才去干门卫的,也只能招到老头。年轻人不想打光棍,谁干那个?
他们的初中也不行,英语老师连三级都没过,教出来的最好的学生,在我们镇上排倒数。
这个乡很小,后来并入了我们镇,全都进入镇中心小学读书。
从该乡中间村到我们镇小学,骑自行车20分钟,电动车13分钟。
如果你是家长,你怎么选?
这就是为什么多数村小难以为继的原因。
但是也不能因为有人喊口号就去一刀切,反过头来去刻意取消村小,因为有些镇,村与村之间距离很长,是有必要保留学校的。
在我看来,村小的逐渐消失,其实是一个自然消亡的过程,在多数农村的家长看来,是一个缓慢而可接受的现象。如果有机会,他们甚至更愿意送孩子去县小、市小。此消而彼长,彼长亦不长。未来二三十年,人们要面对的,可能还是城市内中小学的大规模合并吧。
其次,农村小学只招到两个学生,按照惯例来说这两个学生应该是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那么,这所农村小学应该还有二至六年级学生,虽然各年级学生人数不是很多,但至少应该有10个以上学生,通常太概会有20个左右学生。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就不属于撤消和合并的学校,必须全力办好,而不应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即使这所农村小学是完全小学,只招到两个一年级学生,其它年级没有一个学生,学校不具备继续办下去的条件,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予以撤并,但这两个学生应当及早就近分流安排到乡镇中心小学就读。如果由于这两个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能走读上学,可以就近安排到寄宿学校上学。如果因年龄小寄宿学校也不适应的话,那就要与家长协商让其父母在学校所在地陪读。
如果因种种原因仍解决不了这两个学生的上学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应灵活釆取老师“走教”等方式,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最后,虽然农村学校因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大量农民进城打工而人去楼空,逐渐减少,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学校将会相对集中,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