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敏感玻璃心逆转成优势?
玻璃心因为各种营销号的宣传,已经成为了一个负面词,只要说到玻璃心,大家想到的都是敏感、脆弱、矫情、各种鸡汤。在心理学专业理论当中,最接近玻璃心的概念是高敏感群体,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Aron和她的丈夫在1997年提出来的,博士观察到高敏感群体有四个显著的特征:深度加工信息;能感知细微之处;容易被过度刺激;对事物往往有更大的情绪反应。
他对高敏感群体做了定义:感官特别发达的人。因为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比较强,比起不具备高敏感特质的人,他们能对物理、社会和情感刺激的认知加工更深入。高敏感人群的感知力强,所以对美和艺术有更完整和深入的体验,想象力更丰富,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共情能力也更强,可以和他人产生更多链接,但是同样的我们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所以当高敏感在对外运用的时候,它是我们非常有利的一个优势。
玻璃心逆袭的关键在于收放自如。当我们在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或者说要利用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运用我们的高敏感力。但是在一些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可以控制的外界刺激下面,这时候就需要有隔离照来让我们的敏感力暂时下线。
通过物理隔离,简单粗暴,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对我们神经系统的唤醒。有意识的控制信息摄入量。不要没事就刷新闻,刷热搜,睡觉前尤其要注意避免做让大脑兴奋的事情,比如说看小说、追剧,玻璃心的我们更容易沉浸在无法自拔。
通过避免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因为高敏感人群共情能力非常强,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但是再怎么样,我们也不可能与世隔绝,总是要和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时候就需要第二种隔离
通过认知上的隔离,来建立自己和他人情绪反应之间的防火墙。别人的问题和我无关;他不配,关键就是不要太把对方当回事儿;他果然不是我。
根据心理学的统计,五个人当中只有一位是高敏感群体,所以很自然我们就会不断的遇到我们不一样的处境,他们都不在意,为什么只有我在意,他们都觉得OK,为什么只有我觉得不行。如果我们顺着这个方向不断的思考,就非常容易陷入到自我指责和过度反思的陷阱,我们却很少去想,大多数人的标准是否真的有价值,他们不在意,他们觉得OK,和我有什么关系。
2024-10-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