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文和折文的意义区别是什么?
一、字体不同
折文旁(久):
反文旁(攵):
二、读音跟本义不同
文(支)读音[pū],本义为手持棍杖扑打、敲击,引申为与手有关、动手操作之义,属于动手、敲击、扑打、畋牧、攻击等范畴。
夂读音【zhi】,写法为撇、横微、撩三西,本义为朝下的一只脚,引申为迟疑退却、到来缓慢之义,属于用脚或与脚有关的范畴。
从後至也。象人两胫後有致之者。凡夂之属皆从夂。读若黹。
三、笔画与顺序不同:
折文旁,笔画共3笔。一撇,二横撇,三捺,其中第二笔“横撒”是一笔,不可以分开写(久)反文旁(攵),笔画共4笔。一撇,二横,三撇,四捺 ,撇横撇捺。
“攴”字象形,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为汉字部首之一。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
例如:“教”字,从“孝”,从“攴”,在以前的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
后来人们把变形后的“攴”(pū)字部首称为“反文旁”。
区别:运用范围不同。文本义为手持棍杖扑打、敲击,引申为与手有关、动手操作之义,属于动手、敲击、扑打、畋牧、攻击等范畴。夂本义为朝下的一只脚,引申为迟疑退却、到来缓慢之义,属于用脚或与脚有关的范畴。
偏旁是汉字的合体字中不可分解的构字符号,这个不可分解的构字符号也叫“部件”。古人称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比如“证”,“讠”和“正”都是偏旁。
区别
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3、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统的汉字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偏旁、部首。有许多偏旁部首本身包括2个以上的字根。
4、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
5、要注意,偏旁是合体字二分法得出,如“九”这个汉字,即没有偏旁。但是“九”的部首为“丿”,为其笔画的第一笔。偏旁和部首要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