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1. 当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如何受中国文化传统和创作成规的影响
第一,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了当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
答:影响和制约当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的文化传统有以下几个特征:1.现代文化与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不能衔接;2.分不清糟粕与精华;3.中西两种文化取向的共存。其中,第一项的影响尤其大,它衍生了后面两项,而后面两项又加强了第一项。因为文化的传承发生断裂,使得国民失去了立足地,对文化的判断失去了标准,以致在晚清乃至新文化运动中一味强调西化,提倡白话文而摈弃古汉语。现代文学就是孕育于白话文之上的,所以说,文学传统在传承上出现断裂。这是深刻影响和制约了当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的原因:文化传统存在着与传统分离,向多元化发展,乃至文化传统底子薄,根基不深,这样的大环境下,作家缺乏独立的人格,没有牢固的立脚点,容易受多元化及其他诸多元素的影响,因故在文学创作中不能保持自己的连贯性。反观新文化时期的作家,如鲁迅、周作人等,虽然是反对旧文化的主将,但都与传统的文化紧紧联系,有着很深厚的古文功底,因而能够保持着对不同文化的清醒认识,他们的文化信念和坚守的人格使其能有自己的独立思维。
第二,创作成规的影响?
答:其实,创作成规的影响是基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上的。文学创作受传统、惯例等成规影响是一个普遍现象。影响文学创作的成规,既有来自本土文化和文学历史的因素,也有外来的文学和文化因素。文学传统给当下创作赋予“历史的意识”,当下创作只有在传统的映照下才能获得意义,文学成规则为当下创作提供了范例。所以创作成规归根究底还是文化传统的问题。只有在文化传统上突破了局限性,才能根本的改正创作成规的影响。
第三.如何做?
答:由上面的简单分析可知,文化传统是从环境上影响了作家本身,从而影响到作家的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的;同时文化传统也通过对创作成规的影响作用于作家的创作过程。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文化传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够改善。这包括三点:1、现代与传统的连结,即重塑传统文化的认识,加以吸收改进,使之成为我们可以立足的文化精神本位;2、注意吸收西方(外来)文化,这是在前文的基础上确立的,因为只有这样方可对西方文化有良好的认识,不至于迷失自己;3、要能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进步,光吸收传统和外来文化而不创新只会使自己陷入作茧自缚的境地。
2.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首先,你要知道传统文化四个字的概念。传统文化,上古先秦前就有商周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其中《周礼》在祭祀,朝会,婚丧等各方便都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制度甚或礼仪。而在汉武之时,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了天人感应一说。自此,董仲舒释义之儒学,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
关于小说,本意是指琐碎的言论。直至班固所著《汉书》,乃将小说列于史书之上,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自此,小说一词流传至今,含义更与现代思想相近,是以笔者取之作答。
小说,本就是表现了百姓生活百态及思想意识,从最早的人物随写的笔记,到明清时期以至巅峰。展转至今,小说分为传统小说,网络小说,已经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思想文化。
至于说到传统文化对古代小说的影响,是要区分历史时期的。如宋元时期的《西厢记》,因宋朝受朱熹理学影响,对女子进行了从身体、行为到思想,再到社会地位的束缚,是以《西厢记》这种描写在理学规范之下的团圆爱情故事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中叶,明 *** 黑暗到腐朽不堪,有明之士既无可奈何?又和不以书寄情呢?是以,有了《金瓶梅》。
其实说来说去,小说,有人写,有人看,皆不过是众人对现实生活的诉求。或因不满现实社会,以披露、泄愤为诉求;或为追求理想;又或为不可实现之梦所诉求……
总的来说,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乃一脉相承,是以,中国的小说,总是脱离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如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墨家的非攻(反对战争),兼爱(平等相爱),明鬼(重视文化传承),天志(掌握自然规律)等,而又如法家等学说,这里还需要再提吗?君不见如今我国乃是以法治国?若有疑问提起西方国家,可我却觉得君主立宪算不得法制。
凡此种种,形成了如今的社会人文。文化的影响,催生社会的演变,社会在演变的过程中人心思乱,人心乱则山河不稳,不稳则有动荡现。动荡之时,社会礼仪崩坏,百姓遭受残酷,命运面前,既实现不得,难道还不允其诉求?
—————————————
就说到这里吧,你的命题实在太大,纵是数十万字也说之不清。更何况,我自身才学浅薄,勉强答得,亦是不全,乃非正解。哎,早上起来口渴,看到这个,忍不住胡说八道了一通,对与不对,望自斟酌。
3. 谈谈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在于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创作的口头文学,作家文学是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一个是口头创作,一个是执笔创作。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在于作家文学可以有效提高民间文学的社会地位和艺术表现力,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使得民间文学产生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表现手段,深化作品原有的思想内涵(甚至发掘出新的内涵),同时对民间文学起到保存挽救的作用。
例如建国后,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先生就重写过《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作品,诗人公刘等人重新编写过长诗《阿诗玛》,于是上述民间文学作品就以书面文字形式更为世人了解、熟悉。这很明显就是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产生影响的例子。
4. 以文学史为例,论述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文学由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大派系组成。它们共同处在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是各民族文学现象的两种表现形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产生,是文人、作家创作出现以前唯一的创作形式。对作家而言,民间文学是他们艺术生命的源泉,作家借鉴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进行创作,同时作家文学反作用于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结构常常较简单,语言通俗,形式生动活泼。由于辗转相传,反复加工,逐步完善,它具有群众性、集体性的特点。是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的集中反映,也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意志的表现。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许多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等,在经过不断地加工、完善后,成了民间文学的佳作,被改编成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希腊的神话与荷马的史诗,也都如此,不仅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且也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优秀的作家文学和优秀的民间文学构成中国文学史的主流,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千秋。凡是大作家,凡是有学问的人,都重视民间文学的刚健清新,倡导学习民间文学的长处。有人说,民间文学是作家的乳母。有许多世界名著是汲取民间创作的浮汁才成功的。这话不假,各国的民间文学对本国的文学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我国例子很多,像《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的大量资料创作的,每一个回头就是一个故事或数个故事,形成了中国小说令人百看不厌的优良传统。象鲁迅此等文学大师都受民间文学影响,有些人瞧不起民间文学——口头文学,认为它简单粗糙,其实不然,像新发掘抢救出的我国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都是活形态的口头文学,决不亚于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是作家创作不了的,相反,《红楼梦》那样风格的小说,民间诗人也是创作不来的。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固然有文野之分,但它们是两种花,一是口头文学之花,一是执笔的书面文学之花,二者的界限还是分明的。
我认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之间既各自独立、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家文学可以转化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也可以转变为作家文学。精英文学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开拓自己的艺术市场,必须借鉴民间文学的素材,在表现形式上带上某些“通俗”的性质;
汪曾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汪氏小说魅力,在于氛围,在于意象,在于情境,在于韵味。读汪曾祺作品,深感其文气跳荡鲜灵,如活水一脉,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作品,着力展示三十年代故乡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人性人情。《受戒》以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的相恋,写出了朦胧的爱,迷离的情,不事雕琢而明明如画,醉人心田,悠然直抵思无邪之境,拨动万千心弦。《大淖记事》则写十一子和巧云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恋,美如秋月,韧如蒲苇,透明似水晶。读汪曾祺小说,仿佛漫步春之原野,又如置身一片泱泱水气,神清气爽。他的小说,确是水气盛而土气少,那种清逸风怀、细腻感受,那种幽微的颤动、和谐的静美,那种充盈的色彩、音响与光线,真有说不尽的浪漫空灵纯粹!在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里,汪曾祺描绘出了具浓郁地方特色的风俗画,令人神往。在他看来,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可使一个民族永葆青春。历史的车轮嘎嘎作响,轧碎了多少风花雪月、田园牧歌;当许多美好的景致已成世纪绝唱,汪曾祺的作品便显得愈益可贵。浑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决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体价值。
2024-11-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