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在于:时间含义不同、气候特点不同、习俗不同。
一、时间含义不同
1、立冬
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2、冬至
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二、气候特点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三、习俗不同
1、立冬吃饺子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2、冬至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今日立冬!立冬和冬至有啥区别,你知道吗?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立冬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冬至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
立冬在每年公历的11月8日左右到来,立冬是“交子之时”位于秋冬之交,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25°,标志着冬季气候的开始。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到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70°,开始全年中最为寒冷的数九时期。
二、含义不同
“立”,始建也。有开始的意思,民谚说“秋收冬藏”,立冬节气后,要开始准备过冬食物,秋天收获的农作物都要晒干了收藏起来。
“至”到也。有到来的意思,冬至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这一天开始降雪增多、冰冻情况加剧,开始昼短夜长的冬季气象。
三、太阳位置不同
立冬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25°位置,立冬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从季节上讲,这天开始正式进入冬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尽相同,北方已经是霜露天气,而南方还是小阳春气象。
冬至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70°位置,冬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后就会向北移动,从季节上来说,随着太阳的运动会慢慢将气候转向春季气候,再寒冷2各有就会开始重新变得温暖起来。
各地两个节日习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