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五岳是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对其加以崇拜,即称“岳”。汉宣帝正式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今安徽省境内)为南岳,大茂山(今河北省唐县)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后隋文帝杨坚,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清顺治年间,正式移祀北岳于浑源恒山。
五岳自然景观风格各异,文化积淀声名显赫。五岳文化本身就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厚重。大量历代帝王祭祀封禅的岳庙,佛教和道教修建的佛院和道观,增添了五岳的威严与神秘。
五岳的作用意义:
五岳自然景观风格各异,五岳文化本身就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厚重。《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禹五年一次巡狩五岳,从中岳出发,走东、南、西、北四岳刚好用时一年来巡视自己的领土。
古代帝王由五岳的方位联想到他们的统治是由中央向四方无限延伸,因而带来自豪感和征服欲的满足。由此巡视五岳成为一种象征,在后世被固定下来;在一统天下之后,帝王都会巡视五岳。
所以,五岳不仅是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自汉武帝始,各代帝王又不断对五岳追加封号,唐玄宗曾封五岳为“王”,宋真宗封五岳为“帝”,明太祖则封五岳为“神”。
由于其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高大形象,五岳也成为各种宗教活动的理想之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五岳就成为佛教和道教的必争之地,成为中国著名的宗教圣地。大量历代帝王祭祀封禅的岳庙,佛教和道教修建的佛院和道观,增添了五岳的威严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