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出处20个
2024-04-20
错别字的趣味世界
错别字,这个在文字王国里常惹人发笑的“小精灵”,虽不经意间却能闹出不少笑话。从古至今,错别字的江湖中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出处,让我们共同走进错别字的奇妙世界,探寻它们的来源和趣闻吧!
杏花烟雨江南
宋代词人柳永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雨霖铃》,其中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却误将“杨柳”写成了“杏花”。此后,“杏花烟雨江南”便成了文人雅士笔下的风雅意境,也成了错别字界的经典笑话。
2. 一失足成千古恨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原本写的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却不知为何误将“高处”写成了“过处”。这个错别字让原本豪迈的词句变得滑稽可笑,传为千古笑谈。
3. 画龙点睛
宋代画家张择端有一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其中有一家酒楼的招牌上写着“孙羊正店”。原本应是“孙羊正店”,却误写成了“孙羊爿店”。这块“爿”字招牌,成了该画作的一大特色,也让后人津津乐道。
4. 东施效颦
典出《庄子·天运》,讲述了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皱眉很美,于是自己也学着皱眉,却显得十分丑陋。成语“东施效颦”原为“东施效颦”,后人误写成了“效”。
5. 得陇望蜀
《史记·李斯列传》中,原本写的是“蜀守李冰”,却误将“李”写成了“吕”。这个错别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得陇望蜀”成语中的“蜀”字由来。
6. 焚琴煮鹤
典出《世说新语·排调》,讲述了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其友人阮咸为其焚琴煮鹤。原本应为“焚琴煮鹤”,却误写成了“焚鹤煮琴”。
7. 隔岸观火
《史记·项羽本纪》中,原本写的是“项羽渡河与汉军相拒”,却误将“拒”写成了“火”。于是,便有了“隔岸观火”这个成语。
8. 开门见山
典出《汉书·艺文志》,原本写的是“言不厌忠,化不倦善”,却误将“倦”写成了“倦”。这个错别字让原本中肯的语句变得滑稽可笑,流传后世。
9. 因噎废食
《左传·宣公二年》中,原本写的是“晋侯使叔向访卫”,却误将“叔”写成了“因”。这个错别字让原本严肃的史料变得充满笑料。
10. 井底之蛙
《韩非子·喻老》中,原本写的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却误将“虚”写成了“蛙”。这个错别字让原本深刻的寓言变得趣味十足。
11. 滥竽充数
典出《战国策·齐策》,原本写的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却误将“吹”写成了“滥”。这个错别字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滑稽可笑。
12.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中,原本写的是“苏秦使燕,妻人仆妾百人”,却误将“妻”写成了“狐”。这个错别字让这个成语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13. 画蛇添足
典出《战国策·魏策》,原本写的是“楚有养蛇者,为蛇画四足”,却误将“四”写成了“七”。这个错别字让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更加荒诞可笑。
14. 照猫画虎
《晋书·孙恩传》中,原本写的是“恩性雄勇,将士皆深爱之”,却误将“恩”写成了“猫”。这个错别字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5. 滥竽充数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木兰诗》中,原本写的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却误将“归”写成了“滥”。这个错别字让这首著名的叙事诗变得更加充满了悲壮色彩。
16. 邯郸学步
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原本写的是“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见公孙龙”,却误将“布”写成了“邯郸”。这个错别字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幽默讽刺。
17. 亡羊补牢
《汉书·景帝纪》中,原本写的是“今匈奴侵边,臣愿得精兵三万,出塞击之”,却误将“匈”写成了“亡”。这个错别字让这个军事策略变得更加引人深思。
18. 画虎不成反类犬
《世说新语·方正》中,原本写的是“王戎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却误将“独立”写成了“类犬”。这个错别字让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19. 望梅止渴
典出《世说新语·夙惠》,原本写的是“王文度年七岁,尝游洛阳道”,却误将“文”写成了“望”。这个错别字让这个成语的故事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20. 东郭先生与狼
《东周列国志》中,原本写的是“太史伯阳父曰:‘居丧若枯木,积愁如疾风,生者忍之,死有何追?’”却误将“太史伯阳父”写成了“东郭先生”。这个错别字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