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力劲健见长的字体,字如其人的柳公权都有哪些经历?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状元及第。柳公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穆宗即位后政务荒纵,曾问公权书法。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骨力劲健见长的字体,柳公权是中晚唐书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承继了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颜真卿、怀素等人缔造的书坛盛世,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又一巅峰,后世称之为“颜筋柳骨”,成为历代书坛的楷模。
柳公权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柳子温干过丹州刺史,哥哥柳公绰当过兵部尚书,是唐代名臣。柳公权从小好学,熟谙经史子集,31岁参加科考荣登榜首,而且当年就通过了吏部组织的铨选考试,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柳公权身体很好,做官时间足够长,竟然伺候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个皇帝,82岁才退休,活到了88岁,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太师,堪称功德圆满、寿终正寝。
柳公权做官时间虽然长,但基本是高居朝堂、在皇帝身边服务,在地方任职的时间非常短。所以他的生活相对比较安逸,没有颜真卿那种文人掌兵、鏖战沙场的生活经历。而这种不同的生活经历在他两人的书法作品里也有鲜明体现。颜体一碑一碑不断地变化,而柳体在成熟以后变化比较少;颜真卿的书法像奔腾咆哮的江河,柳公权的书法却似深林幽谷里流出的潺潺泉水,体现着不同的生命情调。
虽说干不成什么大事,但柳公权还是力所能及地干点实事,“笔谏”就是他的首创。他从小“博贯经术”,有很深的儒学造诣,于人生、书艺都有体现。唐穆宗荒废朝政,曾经问他如何运笔才能效果最好,他回答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唐穆宗听后深受触动,知道他是在借用书艺来进谏。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汲取颜、欧之长,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他一生作品很多,代表作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